【集萃网观察】今年前七月,我国服装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增长3.93%,零售额却比同期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出口、利润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果说增速放缓、进入结构调整换挡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常态”,那么在“新常态”下,对解决就业和拉动内销出口均至关重要的服装业该如何突围?在乌鲁木齐举行的2014中国服装大会上,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探讨。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66.7亿件,同比增长3.93%,生产总体平稳但缺乏动力,销售也不尽理想,累计完成销售额47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此外,在代表海外市场的出口指标中,出口金额也较去年同期回落7.71个百分点。
生产不振代表着利润空间的挤压,市场疲软则说明需求挖掘不到位,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暴露出当前服装业的“软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说,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纺织服装业的经济运行同样也呈现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期过度。“但这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空间,而是产业发展阶段的根本性转换。动力的交替、结构的再平衡仍至关重要,稍有差池就会失去发展机遇。”
“在低增长平台保持稳定时候,我们面临更多的不确定风险,此时,更要注重创新的牵引作用,更要用市场作为评判标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会上说。
如何用创新牵引?除了以往的注重服装质量和样式,恐怕还要加上一些当下“时髦”东西。比如,智能技术、大数据等。2014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一大亮点之一,就是ios智能T恤。这些智能服装嵌入了传感器和镀银线等,可以追踪穿戴者的心率、呼吸等指标,并与手机相连接,运动时后台部门可随时监控健康问题。
事实上,国内知名内衣品牌爱慕集团也已开始利用人体力学大数据进行产品研发。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看来,不论智能服装,还是根据大数据来设计制作,抓住新技术,淘金“蓝海”已成为传统产业的不二选择。中国服装更是如此,要抓住当下新技术、新方向挖掘潜在市场,而非简单地对产品进行革新和换代。
如何用市场作为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用市场的喜好决定产品的去留,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即将到来的纽约时装周上,国内设计师王陶将作为首个官方发布中国设计师展出自己的全新品牌Taoraywang。她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仅仅是设计和面料的选择,更是服务模式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时间和喜好,随时随地提供定制服务,甚至管理他们的衣橱。”王陶说。
国内女装品牌JEFEN董事长谢锋说,将通过市场反馈,建造全新的服务商业模式,直接将设计师与消费者点对点沟通,为每个人研制出个性化服装,并结合线下实体店进行体验。
“只有正确把握需求,才能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王天凯说,在“新常态”下,以规模取胜、搞同质化竞争只会越来越困难,服装产业要更加多元融合,满足不同业态、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