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从一条“河边布街”到万商云集的中国轻纺城市场,踏着时代浪潮,柯桥塑造了无数个财富神话,成为布满全球的国际纺织之都。据悉,每年从这里卖出的布匹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球的四分之一,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几十年来,中国轻纺城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办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已形成仓储物流区、原料交易区、面料交易区、创新发展区、国际贸易区等“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格局。
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
上世纪80年代初“河边布街”形成
绍兴纺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代,越罗就已名扬全国。到了明清,更是“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1918年至1920年这三年是柯桥丝绸业的全盛时期,当时有机坊2800家,年交易丝绸20万匹。后因各种原因,绍兴丝绸业日渐衰落。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百姓重拾纺织老行业,在轻纺企业较为密集、交通相对便利的柯桥,摆摊设点,坐地销售,慢慢形成了一条河边的布街。一大批兜售布匹的船家操着浓重的绍普话,在一条临河长不过四五百米的狭长小街,与外来商贾讨价还价。
昔日的河边布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布匹采购商。1985年7月,当时的绍兴县在柯桥西侧投资建造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棚屋式“柯桥轻纺产品市场”,内设门市部77个、摊位89个。第一代轻纺市场应运而生,纺织业正式兴起,这也是中国轻纺城的雏形。
1987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易地建设多功能、封闭式的“绍兴轻纺市场”,并把此列为政府十大实事工程之一;1988年10月1日,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200平方米、总投资660万元的绍兴轻纺市场建成开业,成为当时浙江省最大的室内专业市场。
在时代浪潮中逐渐壮大
成就“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格局
绍兴轻纺市场的建成开业,使绍兴人拿到了一把金钥匙,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繁荣兴盛的康庄大道。1992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被冠名为“中国”的专业市场。1993年5月,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股份制企业——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创了全国市场改制先河。同年,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立,成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原料集散地。1994年4月28日,建筑面积144500平方米、营业用房3400间、总投资1.8亿元的中国轻纺城北交易区建成开业。至此,传统交易区由西、东、中、北四大交易区组成的中国轻纺城初具规模。1997年1月,经国家证监会批准,中国轻纺城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同年2月,“轻纺城”股票(交易代码60079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多年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轻纺城置身于和谐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时至今日,轻纺城面料交易区已有21个市场。除了面料交易区,还有仓储物流区、原料交易区、创新发展区、国际贸易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格局,成为全球纺织市场的“新风向标”。
“我是上世纪90年代跟随亲戚、朋友来柯桥创业的,中国轻纺城就是财富集聚地,我在这里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乐清商人王新生回忆说,他可以说是最早到轻纺城创业的外地客商,见证了轻纺城市场的发展与蜕变。如今担任中国轻纺城乐清商会副会长的他,不仅在时代广场开了公司,还带领更多乐清商户积极融入柯桥的创业热潮中。有千千万万的人像王新生一样,在这里经商工作、安居乐业。
打造现代化新型市场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轻纺城致力于打造“开放、时尚、智慧、高端”的现代化新型市场,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配套,推动实体市场“腾笼换鸟”。
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坚持以“布上城市”理念来建设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与城市扩展同步推进,城市繁荣与市场兴旺同步实现。关停
轻纺城老服装市场、鞋革城,把承租户优先招商至柯北新服装市场;展示中心提档改造、智慧治理中心建设完成;总投资26.7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西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签约交房……
如今的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90万平方米,营业用房2.8万余间,市场群注册经营户30648家,较1988年中国轻纺城成立时增长62.9倍。去年,中国轻纺城“线上线下”齐发力,市场群实现成交额1808.38亿元,同比增长10.1%。
新时代,中国轻纺城全力推进市场转型升级,围绕“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接轨沪杭都市圈的桥头堡”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中国轻纺城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快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环境、商品结构、商人层次、商铺能级全面跃升。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