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不仅从技术层面为实现低碳、零碳、负碳提供实践方法,还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
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而是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绿色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绿色清洁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HSBC汇丰银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于2021年开始共同开展纺织行业绿色创新转型项目(2021-2025),重点包括:
气候创新学院,针对时尚产业企业和从业者提供4大模块的气候行动的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线上课程。
气候友好型技术分享会,为推进气候友好型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推广、转化开展线下交流对接活动,2022年计划举办7场(苏州、宁波、常州、青岛、淄博、佛山、绍兴)
气候贡献者平台,旨在建立企业气候行动的目标、路线图和成果的信息披露的在线互动平台。

为了有效推动绿色低碳科技的应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于2022年全国低碳日启动“纺织行业气候友好型技术”的征集工作,收集、整理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治污效果好、资源消耗低、先进实用的创新技术、工程案例和解决方案,为推动纺织企业科学决策、精准治污及降低碳汇提供科技支撑。
入选绿色技术创新加速平台和气候贡献者平台的气候友好型技术,将在2022-2025期间,
推荐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成员企业及其产业链伙伴开展应用
对接绿色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技术应用信贷

本次征集的气候友好型技术,主要涵盖纺织工业生产过程中,可替代、有潜力、新型适用的减碳、零碳或负碳技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新能源技术;
能效提升、工艺优化、建筑节能、设施节能、高耗能装备等替代技术;
材料使用效率高、资源回收利用好、温室气体排放少等优秀的工程案例和解决方案;
及涉及材料、能源、设施、设备、工艺或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等。
回顾
2015年,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支持下设立基础研究项目开展科技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研究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索可持续发展驱动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技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分析研究和总结纺织行业科技转化成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属性和效益。
2019年,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设立“可持续技术创新”推广项目,更新纺织行业新科技(成果)企业可持续发展应用目录进行推广和追踪效果。该项目将有效提升纺织之光科技成果目录的可持续属性,是对纺织科技创新的绿色赋能,为推动纺织科技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汇丰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发GreenHUB绿色技术创新加速平台,聚焦绿色、低碳、循环等方向的技术成果开展分享、推广、追踪和评估,支持纺织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平台现有技术300多项。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

),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