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涨”究竟让国内面料企业经历过什么、做了些什么,他们还期待些什么,都是当下行业最想知道的。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总能从国内面料企业那找到最积极、最正面的答案。
离不开一个“涨”字
用一个词来概括对2010年的最大感受,杨斌说是“洗牌”、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的选择是“转型”、广东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认为是“波动”……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涨”字。
谈到今年原料涨价的问题,杨斌说他做了这么多年纺织,对价格的走势也是雾里看花,原料价格的节节攀升,让面料企业很被动。致诚的牛仔面料价格也是跟着市场在走,最高每米涨了10块钱,平均每米提价也是在7块钱左右。尽管如此,杨斌仍表示当前面料企业的利润实际上被压得很低。
对于刚过去的这几个月,引用杨斌总结的话是:9月份棉纱大幅飙升,很多企业选择买进,因为相信买涨不买跌;10月份仍是继续看涨;11月份企业很彷徨;而12月份大家都在观望。阎华英对此也有同感:“涨价对客户的信心影响是很大的,按照往年惯例,12月应该是旺季,但目前一些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选择延迟下单。”
黄冠华说今年他看到了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关闭,其中部分是曾与旭荣有合作的代加工厂。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在黄冠华看来,除了原料上涨之外,还有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门槛提高、用工成本加大等原因。当然,有些问题是行业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还有一些是当前促进行业转型的调控手段。“旭荣近两年投入了几千万元对企业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但很多中小企业是没办法做到的。”黄冠华谈到,“加上各级政府提高了节能减排的门槛,这对很多面料中小企业来讲都是致命的。”
“抗涨”有没有秘籍?
既然2010年的话题离不开一个“涨”字,那么相应的,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也离不开怎么“抗涨”。宁波崇光索科纺织品有限公司在2010年推出“试衣魔镜”和“中国面辅料馆”的全新计划;无锡市天然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无浆料技术”将这家生产针织产品的企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而谈到“抗涨”的关键,黄冠华认为是企业拥有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料––纱线––面料––成衣,产业链上每个环节被企业细分为多个小组,也就是说,旭荣拥有10多条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面对不同的客人,我们会有不同的针对性服务,例如说原料的a组、纱线的c组、面料的e组再加上成衣的b组为一个客户服务。”黄冠华说,“我们在全球拥有200多个大客户,其中多家品牌客户的生产环节基本上都交给了旭荣。”
“未来就是供应链的竞争。”黄冠华总结,“当前原料对行业的影响这么大,谁能掌握供应链,谁就能站稳脚跟。”其实,这个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面料企业的共识。致诚的杨斌将其称为“延伸式深层次开发”,也就是“一站式采购”。
或许每个企业的叫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在实践这一理念。阎华英回忆说,10年前的一块印花版可用3个月,而现在每天都在上新的印花版,这就是当前市场对女装流行面料创新的要求。健业与意大利、法国等地的10多家趋势公司合作,了解最快的流行趋势;同时与多家原料供应商建立合作,如韩国晓星、厦门翔鹭、恒力化纤等,将最新的原料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另外,与国内服装品牌设计师共同合作,一年分6个时间段进行产品开发。
$$分页$$
“涨”后寻找利润空间
在一片“涨”声中走过了2010年,这让企业对今年行业形势的预估更为谨慎。依据以往棉纱涨价的经验来判断,杨斌认为2011年的情况可能会更严峻。“因为当前国内的牛仔面料价格普遍上涨了1/3左右,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服装企业下单时会顾虑更多。”杨斌分析,“另外,本来占有价格优势的国外市场,目前的成本差价也在逐步减少。”
阎华英告诉记者,2011年她也更看好国内市场,会更注重与国内品牌公司的合作。在她看来,国外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利润空间也比较小,直接出口的面料数量并不多,大部分国外品牌也是直接在国内采购面料、国内成衣加工。因为原料波动的关系,阎华英感觉到近期国外买家来中国的次数明显增多。而对国内市场看好的另一原因,是近些年国内服装品牌的成长速度很快,让阎华英看到了很好的市场前景。
杨斌虽然对明年的出口市场比较担忧,但在2010年致诚将自己的海外业务交给日本伊藤忠代理后,一年合作下来企业收获不小,也让杨斌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的高端产品才会有赢利空间。
尽管企业对国内外市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判断,但在谈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时,他们都提到了一个词,那就是“管理”。黄冠华分享了旭荣在2010年的一个小故事:企业的负责人去中华总工会演讲,介绍旭荣这个团队的管理,引起了当时坐在台下的工会领导人的兴趣。活动结束后,他们没有打招呼就直接来到旭荣在江苏的工厂考察,在现场与工人聊了之后发现,旭荣真的是一个很有向心力的团队,也正因如此,企业会在2010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管理的提升是国内面料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攻克的难关。
来源: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