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编者按】中国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近几年,印染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在全球的产能份额持续上升,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印染业中规模最大的国家。作为中国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纺织印染行业同时也是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报道,2005年纺织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8.1亿吨,在各工业行业中居第5位,其中80%来源于印染废水。
这是一个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一方面印染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以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损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很显然,这样的矛盾局面并不仅仅存在于印染行业。在钢铁、电力、化工等经济龙头行业中,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十一五”规划确立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硬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个指标的背后,表明了中国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
作为印染行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采用环保(清洁)的生产方式,还我们的子孙后代一片碧水蓝天,这也正该是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之道。
现状篇
印染行业是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印染业在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的拉动下,持续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为集中地的东部沿海印染行业产业集群带,同时,印染产品结构也随着市场需求有了较大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印染企业都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并能够基本达标排放,但是,印染行业是排污的“大户”,对中国水环境产生的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在全国各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居前5位的行业为造纸业、化工制造业、电力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纺织印染业,其中纺织印染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统计排放量的7.5%,其中印染废水约为11.3亿吨,每天排放量在300-400万吨。印染污染物大多是难降解的染料、助剂和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甲醛、卤化物等。
加入WTO后,纺织印染近几年均以两位数增长,但污染物处理设施难以同步,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增加趋势。目前全国印染废水处理设施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纺织印染业的发展和成熟,纺织印染业的“板块经济”越来越明显,如江苏盛泽的丝绸市场、浙江绍兴的面料市场、浙江桐乡的羊毛衫市场、广东新塘的牛仔服市场等,形成了产、供、销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地也相继建立纺织印染工业园区。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大城市已逐步退出印染业,如北京市区内基本没有印染企业,上海市2003年印染布产量仅3亿米,不及一个大型印染企业的年产量。印染企业在向小城镇转移,有不少是在工业园区内。印染企业的高度集中,随之带来了废水排放的相对集中,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印染产量和废水排放量均占全国的86.5%。
治理初现成效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印染产品的要求从价格到质量逐渐提高,对企业的环保水平也提出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各地区、各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环保水平,环保治理初现成效。
广东省东莞市环保部门尝试采用社会招募环保监督员,并把违法企业的八成罚金用作对举报者的奖励的方式,加大环保的社会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该市1252家重点污染企业、全市32个镇街的相关负责人与环保部门签订责任状,承诺守法排污,保证自己的镇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标。这些积极的尝试有效地从各个渠道扼制了污染的产生。
在纺织印染业“板块经济”明显地区,印染废水处理由分散式管理逐渐发展为集中处理,如广东新塘将大量小型牛仔布水洗、浆染厂集中于新塘工业区统一管理,废水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30万吨;浙江绍兴已建成日处理30万吨污水处理厂;江苏省按村、镇进行集中处理,日处理能力从1万吨到6万吨不等。
近几年,印染发达地区建设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厂,进一步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水平。部分地区提高排放标准,部分企业逐渐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印染废水污染逐渐得到更严格控制。为使印染废水排放总量能够满足当地水环境容量的要求,一些省份相继出台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广东省、江苏省分别规定本省印染废水中COD浓度不得高于100mg/L;中山市规定水洗布废水COD排放浓度低于50mg/L。
形势依然严峻
棉纺织工业废水主要来自染整工段,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尽管各地在印染废水治理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总体来讲,纺织印染行业特别是染整行业集中地区水污染仍然十分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
大部分印染企业采用的单级好氧处理工艺,尽管除去了部分污染物,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氰化物等)排入河流、湖泊,给水体造成污染。
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环保要求。近几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一些印染集中的发达地区虽然花大力气集中处理,但由于印染过于集中,加上达标率不稳定,实际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尚有一定差距。新工艺、新原料、新染料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变得越来越复杂,处理难度也不断增加。
排放标准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由于各地达标排放标准不同,水环境功能要求也不一样,经处理后排放的印染废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4287-92)中一级标准(COD排放浓度低于100mg/L)或好于一级标准,并能做到总量控制,对当地环境影响则要小些;如大于一级标准排放,则很难满足当地水环境容量要求。而目前中国印染废水执行的是1992年制定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1992),一些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允许企业按照按三级排放标准(COD排放浓度300mg/L)排放废水,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为国外反“倾销”提供了证据。同时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执行较为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标准,如广东省、江苏省已将染整排放标准提高到100mg/L,由此造成地区成本差异和不公平竞争,既不利于中国印染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少数企业环境意识淡薄,难以保证废水达标排放。一些印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低成本,对废水处理设施投入不足,或根本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有些尽管建有废水处理设备,也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时停时开,直排或偷排废水的现象屡有发生。
措施篇
从松花江水到淮河的污染,再到太湖蓝藻事件,近年来振聋发聩的一系列事件,无不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在20多年高速增长过程中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些代价如此之昂贵,以至于无法用惯常的“经济繁荣”籍口来加以掩饰。公众对一系列事件的焦点关注、地方政府的坦然正视和卓有成效的治理结果,可以说明,中国对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愿望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而治理措施的探讨也达到一个从未有的高度。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经济指标不再是衡量应届政府最重要的指标,清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才是真正的政绩,因此,各级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措施的越来越得力有目共睹。对于企业来讲,尽管某些法规和方法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通过实践认识到这些法规和方法则是必要的。它提供了一种机会,即企业按照对人体、环境和生态最合适的目标与技术条件来研究产品的配方和生产技术,最终的结果必将会节约生产成本。
印染行业一贯是治理的重点对象之一。众所周知,节能、环保、高效是21世纪印染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印染业面临严峻考验。当前世界印染潮流是以生态观念开发新技术和新设备,并结合工艺、染化料、助剂等多渠道着手。经济、生态、环保、良好的再现性、高效、可靠、短流程将是印染技术及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减少污染排放和有效的污染治理手段是双管齐下的两个方面。事实上,对污染具体的治理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的探讨进步中,相关研究领域已建树颇丰,这不在本期专题的研讨范围以内。
本刊观点认为,治理污染,实现清洁生产,从政府的高度要制定全局性的措施和规范,严格执法;从行业的层面要关注创新生产,促进产业升级;从企业的内部要转变观念;再配之以具体治理手段的科研成果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将清洁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实现。
政府:完善环保法规及标准
目前,针对环保的国家法规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更是数不胜数。
2004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发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有效克服清洁生产审核缺乏法律依据、服务体系不健全、审核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时俱进,适时地修订和推出印染行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在行业标准方面,对于印染行业,要对现行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进行修订,使新标准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而且,要参照国际先进标准,修订《棉印染产品取水定额》,严格核定并控制印染生产的用水量,推动印染企业自觉地开展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减少终端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
严格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要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加快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研究制定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严格执行《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强制性国标》、《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在产品上对采用的染料、助剂和纺织浆料加以标识,定期颁布淘汰的染料、助剂和纺织浆料的清单和退出市场时间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对于违规的印染企业,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借口,姑息纵容,甚至纵容逃避惩处。
积极调整产业布局
当前,中国一些传统纺织印染基地已逐步形成从原、辅料到纺织、染整以及产品和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产业布局的优化,为印染废水的集中处理创造了基础条件。
政府有关环保部门要在产业政策和规划方面,积极引导印染行业进一步调整布局,严格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印染废水集中统一处理,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建立专业化印染废水处理企业,实现污水处理的市场化运营。
行业:促进产业升级,倡导绿色消费
针对纺织工业整体工艺和装备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现状,继续抓好印染行业的产业升级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支持印染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绿色环保的纺织印染产品,不断提高印染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倡导绿色消费。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加大对产品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污染严重的印染企业的关停力度,严禁落后生产装备转移。
关注创新生产
在行业内加快科技进步,倡导环保的创新生产方式,直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采用超声波印染技术、纳米涂料技术、电化学染色精漂技术、天然印花糊料技术等环保印染技术,清洁生产,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积极探索新型污染处理手段
就印染高浓度废水处理、循环用水、特殊污染物处理回收、污泥处理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新型污染处理手段。
企业:转变观念是重中之重
正如前面所言,中国印染企业对环保的动力除了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制约外,更应该来自于企业对投入与产出的理性认识。企业按照对人体、环境和生态最合适的目标与技术条件来研究产品的配方和生产技术,所付出的成本只是暂时,其最终必将会节约生产成本。作为一家负责任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更应将环保纳入企业的重要远景规划之一。
设立环保基金,专项治理
直至今日,中国的企业都没有固定的环保投入,以致于很多时候,环保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固定的环保资金,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提取,专款专用,专项治理。
同时,要加强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探索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用的清洁生产方式。在实际生产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行业内得到一定范围内的积极推广。以下是印花行业的一个案例。
天元的探索
如皋市天元服饰印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涂料印花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为涂料印花企业量身定做,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投资小;操作简便,处理成本低;处理后所排净水可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和生产成本的优势。现场演示中,在印花污水处理罐中加入适量脱色剂和絮凝剂,充入压缩空气15-20分钟后,静置60-100分钟(如能静置12-24小时,效果将更好)。最后将处理过的水排入净水池,人们惊喜地看到,清澈见底的净水池中五彩斑斓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这款新型的涂料印花污水处理系统在当地印花企业中推广后,已经帮助一些污水排放困难户成功摘掉了“排污大户”的帽子。
印花行业: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
印花作为印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同样需要印花行业的努力。本刊对部分印花企业的访谈发现,随着近几年国家环保措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苛,不少印花企业的环保观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仅在原材料上更青睐于采用环保性水性材料,而且还拥有专门的环保排解设备,有些还会从专业环保公司引进专用于排放废水废气的设备。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常见。
然而,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相当印花企业依然存在环保的课题,尤其采用染料印花的企业,污染问题更为突显。印花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调色、印花滚筒、印花筛网的冲洗水,以及后处理的皂洗、水洗、洗印花衬布的废水。印花废水的污染程度很高,此外活性染料应用大量尿素,使印花废水的氨氮含量升高。
在探讨印花行业的清洁生产时,我们除了按前面所提及的政府加强执法监管、行业产业升级、企业装配废水处理设备等诸多印染企业通常治理方法进行外,采用环保清洁的印花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涂料印花
与染料印花相对比,涂料印花被认为是相对清洁的一种印花方式。大量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涂料印花方法的能耗、原材料消耗以及对土地的要求都要比使用得较多的活性染料印花低,而且因为涂料印花后取消了后洗涤工序,减少了产生环境和生态负荷的源泉。
由于涂料印花较低的生产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适用性强、在宽阔的范围包括色泽、手感和牢度等与活性染料印花的水平几乎无差异、低的环境和生态负荷等明显优势,它的应用面不断扩大。据统计,在当今全世界的印花织物中涂料印花超过了55%(活性染料印花占24%、还原染料印花的比例不到5%等),其中,美国占80%,印度为60%,中国约为20%。可见,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涂料印花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涂料印花比例
针对涂料印花的新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纳米涂料技术。对涂料印花花纹清晰度较差、色牢度及日晒牢度较低、手感偏硬等缺陷,在进行涂料印花时,只要添加0.3%纳米级硅基氧化物,即可获得很好的效果。色浆触变性良好,涂料色浆透网性和印制花纹清晰度明显改善,膜的强度、弹性、耐磨性和耐水性增加,从而提高了相关的色牢度。
虽然涂料印花有许多生态保护上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废气污染和色浆毒物。例如,在涂料印花生产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对涂料印花织物越来越高的牢度要求,目前国外的很多粘合剂仍在使用低甲醛的三聚氰胺类树脂固着剂,国内多数企业生产的粘合剂的自交联单体也仍沿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量的3%-5%),它们在焙烘和储藏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而且,用于拔染印花的还原剂大都也含有甲醛。
近年来,转移印花和数码直喷墨印花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泛。这些不产生污水的印花方式被称为“环保的印花”。但这两种印花方式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80%用于涤纶织物,10%用于涤纶混纺织物,10%用于腈纶、锦纶和醋酯纤维等织物,对于天然纤维织物尚未能大批量生产,而且需要耗用大量的纸张,除转移纸外,还需要衬纸,故所耗纸张的面积是印花织物的2倍,对剩纸的处理也是一个难题,关键一点是生产效率很低,一台转移印花机的产量为3-4米/分,较高的也仅有8米/分左右,比手工网印还要低,只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影响了转移印花的推广使用。
数码直喷墨印花
数码直喷墨印花属高新技术,在国外用于打样已较普及,它迎合了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的世界印花趋势。它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将图像输入到计算机,通过印花软件系统编辑修改后形成所需要的图案,再由专用RIP软件控制喷绘机,将染料(活性、酸性、分散)直接喷印到各种织物上,在经过处理加工后,获得印有高精度图案的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摆脱了传统印花分色、制片、制网的模拟方式,具有操作简洁,效率高、低投入、高回报的革命性优势,尤其是不用水和色浆,实现了无污染的绿色生产过程,给纺织印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目前数码直接喷墨印花的发展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使用范围有限,其未来的发展方面是提高速度、研发墨水和降低成本,加快其普及进程。不少企业应用数码直接喷墨印花与传统丝网印花进行优势互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由于数码印花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外已有一些大规模的数码印花公司,实现了前店后厂的加工与营销方式,现场设计,现场加工,为消费者制作个性化服装。在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利用数码印花技术制作时装、表演装、旅游纪念品、绘画艺术品等,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翩然数码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它用数码印花技术与实际市场相结合,通过创新生产,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未来的规划中,翩然数码致力于实现连锁加盟的营运模式,培育一个真正的新兴产业。
随着印花行业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行业内新型环保印花方式的探索和应用,印花污水处理系统等有效措施的进一步推广使用,相信清洁生产,让印花行业真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创造者的未来,离我们不再遥远。
国外环保清洁生产经验
美国:
美国环保政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基本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政策,即强调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而不是以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强调环保措施上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力求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愿参与。受美国环保政策的影响,美国当代环保有四个明显的趋势:一是日趋重视市场机制的运用,使其成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有力补充;二是日趋强调在生产线始端的污染控制和污染减少;三是日趋强调把环保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紧密结合考虑;四是将环保产业概念扩大化,使其包括各类技术和各种产品。
在环境执法方面,美国建立了一种处罚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在所有的行政、民事、刑事行动中,美国环保局都向外公开细节,公众都可以从环保局的因特网站上获得全部消息,被惩罚的对象从个人到整个城市。
德国:
德国宪法明确、清晰地规定了联邦、州及地方的环境职责和权限。联邦是环境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州是环境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监督机制,中央对州的监督主要依靠法律和司法监督。州是环境管理的主要监督机构,州对地方的监督采用多种监督方式和手段,包括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司法监督等。此外,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州有直接监督企业环境违法的权责。
在制定环保政策方面,联邦政府坚持三大基本原则,即预防原则、肇事者责任原则、合作原则。德国的刑事警察当局建立了专门负责侦查环境犯罪案件的组织。
新加坡:
新加坡具有完备的环境立法。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为宣传环保理念,增加节能意识,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都想尽办法积极宣传。环境教育成为学校课程,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保俱乐部,并设法在大专学府培养环保大使。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又先后出台了新加坡2012年绿色计划、国家再循环计划、无垃圾行动等政策。绿色计划的目标是政府、公私机构及民众三方合作,订立保持健康生活环境的十年规划。
日本:
日本从1997年就在“零排放工业园”的基础上,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日本政府已先后批准建设23个生态工业园区。针对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全部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类后的不同废弃物在区内企业间互相交易,实现规模化处理并达到经济最小成本。日本发展静脉产业型的生态工业园不仅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 印染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