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印花技术详细内容
【字体: 】      
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介绍
集萃印花网  2009-10-24

    【集萃网观察】1、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染废水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对于高、中难度处理印染废水,单独的生化或物化处理都难以达到排放要求。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多采用以生化法为主,物理化学法为辅的手段。但是由于近年来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印染废水的处理增加了难度。普通的生物处理系统大都由于处理效率低下而使出水的CODcr,色度等污染指标达不到排放要求。此外,PVA等化学浆料造成的CODcr占印染废水总CODcr的比例相当大,很难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而使其去除,去除率往往只有20-30%。

    印染厂的生产工艺对其废水的可生化性影响很大。通常废水中化学药剂、无机盐的含量过高,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少.原水缺乏微生物合成所必须的营养,可生化性差。此外,染色废水由于染料品种复杂、季节性变化较大.其可生化性也有所变化,从而使生化处理(主要是指好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工业化发展带来水环境的持续恶化,水资源的日益缺乏使国家对环保节水问题日益重视,目前江浙、广东一带等印染加工业集中地区、北方部分缺水地区,已普遍提高了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对印染企业的废水排量也实行严格限制,取水资源费、污水排放费也逐步大幅提升。环保要求的提高已使部分地区印染企业的产能扩张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后对水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再利用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如何采用水处理新技术不断提升再利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已成为大部分印染企业重点关注的课题。目前,我国印染行业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00~400万m3基本上经过常规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没有回用到生产中去,而很多印染企业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生产用水(一般采用自来水),而现在自来水的价格上涨,促使生产成本上升,因此采用本项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化具有广泛的意义.在印染行业中水回用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场。

    2、印染废水中M B B R技术的应用

    2.1 MBBR工艺原理

    MBBR工艺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

    2.2 MBBR特点

    与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运转灵活性.又具有传统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的特点。

    (1)填料特点

    填料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体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水,以圆柱状和球状为主,易于挂膜,不结团、不堵塞、脱膜容易。

    (2)良好的脱氮能力

    填料上形成好养、缺氧和厌氧环境,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能够在一个反应器内发生.对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3)去除有机物效果好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污泥浓度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10倍,可高达30~40g/L。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同时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4)易于维护管理

    曝气池内无需设置填料支架.对填料以及池底的曝气装置的维护方便.同时能够节省投资及占地面积。

    MBBR工艺可以减小反应器的体积,减少能耗,在保证有机物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与生物膜AO工艺组合,也能改善去除氨氮的效果。总体来看,MBBR工艺在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方面要强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和传统生物膜法。对于目前大多数印染厂来说,占地面积更小、处理效率更高的MBBR系统将成为一种更合适的工艺选择。

    3、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目前公认的水处理高新技术,它综合了膜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的优点,具有流程简单、出水水质好、运行管理简单、占地少等优点,是污水回用的适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再利用领域。

    3.1 MBR的组成

    从整体结构上看,MBRm主要由膜组件、生物反应器和泵三部分组成,其中生物反应器是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场所,膜组件相当于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起固液分离的作用,泵是系统出水的动力来源。

    根据膜组件的设置位置.可将MBR分为一体式和分置式两类。前者是将膜组件放置在生物反应器的内部,后者是把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显然,这种分置式的MBR因为增加了污泥回流泵和维持一定的膜面流速而存在动力消耗大、系统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与之相比,一体式MBR的膜表面错流是由曝气器产生的空气搅动产生,不需污泥回流系统,因而系统相对简单、能耗较低,这也是目前小区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的形式。

    3.2工艺特点

    MBR工艺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出水水质好,稳定性高膜过渡出水使得生物反应器内获得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得多的生物浓度,极大地提高了生物降解能力和抗负荷冲击能力。同时,污泥停留时间较长,这也为难降解有机物分解菌和硝化菌等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得以在反应器内繁殖富集,特别是对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可以取得理想效果。另一方面,膜分离对小于膜孔径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截留作用,能够确保滤后出水在除菌、消除悬浮物和降低BOD方面很稳定。

    (2)占地少膜生物反应器可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通常MLSS为8-20g/L,是传统生物处理的2.5~5倍.同时系统省去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因而占地面积省。

    (3)操作维护简单膜分离单元工艺简单,出水和运行不受污泥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操作维护简单方便.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管理。

    (4)污泥处水费用低系统污泥浓度高,泥龄长,这意味着排泥量少,产泥量仅占传统工艺的30%,这对后续的污泥处理极为有利。

    3.3经济分析

    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节省占地面积、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出水消毒后可直接回用,与传统的中水处理工艺(二级生物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其主要表现在:

    (1)MBR工艺容积负荷高,无二沉池,基建投资省;

    (2)污泥产量低,后期处理投资与处置费用低;

    (3)出水水质好,省去了三级处理;

    (4)随着膜技术的发展,膜的价格会不断下降、性能会更好;

    (5)占地面积小,在需要征地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更显优越;

    (6)因工艺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其潜在的运行管理费用较低。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绿化、洗车和冲厕,其应用前景广泛。MBR工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少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这是其他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相信随着小区中水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MBR技术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4、印染废水回用技术

    全世界染料年总生产量在60万吨以上,其中50%以上用于纺织品染色,而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有10%一20%的染料作为废物排出。我国印染行业每天有400多万吨的废水排放,每年要耗用100多亿吨的清洁水。按每排放1吨印染废水又将污染20吨清洁水体计算,每年未达标排放的废水又破坏150多亿吨清洁水.数字惊人。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印染行业排放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制造业排放总量的第5位,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仅为7%。所以如何提高印染废水的水处理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路线组合,切实解决印染废水的治理和废水的回用,不仅仅是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影响,对整个行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

    4.1 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应用

    4.1.1超滤的基本原理

    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是溶液在压力作用下,溶剂与部分低分子量溶质穿过膜上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高分子溶质或其它乳化胶束团被截留,实现从溶液中分离的目的。它的分离机理主要是靠物理的筛分作用。超滤分离时是在对料液施加一定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内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机械筛分作用等三种方式被超滤膜阻止,而水和低分子物质通过膜。超滤膜比微滤膜孔径小.在0.7~7 kg/cm2的压力下,可用于分离直径小于101μm的分子和微粒。它主要应用于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纸浆废水、染料废水等废水处理。超滤材料大多数是有机高分子膜,目前无机膜材料也开始制备和应用。

    4.1.2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生物化学法CODcr去除率和脱色效果都不够理想,出水CODcr和色度往往不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处理印染废水中如果应用超滤技术,让废水先通过超滤膜,使色素和水分离,再将废水中的染料和水进行回收.不仅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且会给印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Ana Maria Brites Alves等人采用超滤技术对某制革厂染色循环中三个不同时段的出水进行脱色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4个截流分子量(MWCO)分别为40、10、5和3kDa的聚醚砜膜及采用封闭环再循环式(CLR模式)和批方式(B模式)两种方式。第一种水样E1是标准牛皮革的黑色染料及含有不同比例的其它不同颜色的染料的混合物,pH为2.8,导电率为23ms/cm,TSS为25.9mg/1,TS为56g/l,色度为5.1g/1;第二种水样E2是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牛皮革黑色染料及同样含有不同比例的其它不同颜色的染料的混合物,pH为3.5,导电率为15.4ms/cm,TSS为19mg/l,TS为28g/l,色度为31g/l;第三种E3是标准牛皮革的蓝色染料及含有不同比例的其它不同颜色的染料的混合物,pH为3.2,导电率为13.8ms/cm,TS为39.3g/l,色度为38.7g/l。在CLR模式实验中,对E1,MWCO为10KDa的膜的透水量比MWCO为40KDa的要高得多,而前者的脱色率为72%,后者为77%。对E2,MWCO为5KDa和40KDa的膜污染均相当严重,两者的透水率均很低.其脱色率分别为95%和90%。对E3,MWCO最低(3KDa)的膜的透水量比纯水是低50%,其脱色率达到100%。在B模式实验中.随着VRF的增加透水量均下降,当VRF达到5时下降程度可以忽略,除了E1水样和MWCO为10和40KDa的膜以外其它情况的脱色率均相当高(92%一98%),而Ts的去除率就显得较低。B模式比起CRL来透水量随着VBF的变化不是很大。UF用于制革厂染色循环过程中废水的脱色是可行的.透过水的颜色取决于膜种类及原水水质.对以上几种情况脱色率均能达到70%,出水可回用与其它染色过程中。

    4.2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4.2.1反渗透分离技术原理及特点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膜分离技术,作为膜分离领域的一个分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稀浓溶液之间的渗透压,当用一张半透膜将稀溶液(如纯水)与浓溶液(如盐水1隔开时,稀溶液会向浓溶液渗透并保持相应的渗透压。如果对浓溶液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则浓溶液会向稀溶液一侧渗透.使溶质由浓溶液向稀溶液转移。

    一般反渗透膜微孔尺寸在10A左右,操作压力为1.O~10.0Mpa,切割分子量小于500,能截留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可使水中离子的含量降低96%~99%。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耗电低等优点,它由最初的只用于海水淡化,逐步扩大到苦咸水淡化、食品加工、医药卫生、饮料净化、超纯水制备等方面,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就印染废水的反渗透处理而言,反渗透能去除离子物质.具有良好的脱盐脱色效果,应用于印染废水能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2.2反渗透在印染废水中应用

    反渗透是以压力推动为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压力差约为2~10Mpa,一直在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锅炉补给水的处理和饮用水制备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J.J.Porter和C.A.Brandon等人就开始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采用反渗透法对18种染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进行了试验,使用内压管式醋酸纤维膜、中空纤维聚酰胺膜、卷式醋酸纤维膜以及外压管式Zr(Ⅳ)氧化物-PAA动态膜,分离效果良好。色度去除率大于99%,COD去除率均在92%以上,透过水可重新使用。1983年Tinghuis报道了用反渗透技术对13种酸性、碱性染料溶液的分离效果。鲍廷镛等采用反渗透技术对锦纶染色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可使弱酸性染色废水浓缩10倍以上,色度去除率为99%~99.5%,COD从400~500mg/L下降到10~100mg/L。TDS从1000~2000mg/L下降到200~300mg/L,废水达到了排放标准。王坚等还对印染废水的反渗透膜的选择、渗透机理以及废水反渗透处理系统进行了探讨。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郭明远对反渗透膜分离活性染料溶液做了不少研究。刘宗义曾利用卷式反渗透膜处理锦纶丝洗涤废液。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其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和节能等特点使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印染废水处理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新技术的面世来解决全部问题,对于一个工程,一个行业,只有在整合多种新技术之后,形成合理的工艺路线.才能够真正达到稳定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新技术不断面世的今天.工程实践的应用就更为重要,还是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的应用和探索,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支持理论的目的。

    来源: 印染在线  杭州天创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更多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技术文章

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