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瑞典专家探访蓝印花布技艺 体验中国传统印染魅力
集萃印花网  2014-11-11

【集萃网观察】11月5日,10多位瑞典服装织染专家慕名来通,参观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和蓝印花布博物馆,探访蓝印花布技艺中的文化元素,感受中国传统纺织印染艺术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瑞典专家们是刚刚参加完在杭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绞缬染织研讨会后专程来通的。在这届研讨会上,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就蓝印花布的工艺传承、纹样研究、创新发展作了演讲,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这批瑞典专家便是因此慕名而来。

“这真是太有意思了,今天收获很多,让我见到了中国古老的印染制作技艺,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在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亲身体验扎染等传统制作工艺之后,曾在瑞典博物馆工作的希森·埃尔姆贝里女士开心地表示。

“这次来南通不枉此行,不但让我看到了蓝印花布在中国的传承,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理解。”身为大学老师的阿米加女士说。

安亭生女士曾到蓝印花布博物馆来过多次,但每次前来都能给她带来不同的惊喜。“每年我都会带着一些热衷于服装染织方面的朋友来中国参观学习,南通的蓝印花布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站,大家对此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她,曾带多批外国友人来通参观蓝印花布的技艺,而且乐此不疲。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让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对保护、推动和发展南通的蓝印花布技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吴元新告诉记者,“今后还会更多地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让南通蓝印花布能够享誉世界。”

链接:绞缬

绞缬读jiǎoxié,又称“撮缬”“撮晕缬”,民间通常称“撮花”,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日前,中国丝绸博物馆新开了一个展览,名为“丝路之缬”。大家都在问,“缬”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个字来得有点晚,在唐代才出现,作为古代防染印花织物的统称。防染是什么?看字面你就懂了:阻止你染色。古代人想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手段,就是要阻止颜色染上去,故意造成留白,以便形成各种创意图案。即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

唐代出现了“缬”,但究竟是不是世界最早,如今还很难说。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觉得一块白布平摊,画点花纹,染点颜色,实在太平铺直叙,于是就想出了“古代三缬”:绞缬、灰缬、夹缬。

怎么区分这三个小伙伴?蛮简单的。

绞缬,就是扎染,而且要有晕染效果;灰缬,就是指我们经常看到的蓝印花布;至于夹缬,就是所染出的图案一定要对称。

来源:南通网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