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基地、湖北工业民营经济强镇,身处中部的湖北仙桃彭场镇为何深陷用工荒,又该如何应对?
3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刚送走邻镇的学习考察团,年轻的镇党委书记胡先平风尘仆仆地赶到镇政府办公室,见到记者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一块问题蛮大!”
他指的是彭场镇的招工问题。彭场,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仙桃小镇,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基地,全镇162平方公里,却密集地生长着168家大大小小的无纺布制品企业。它们将厂房密布镇上的马路两边,把镇上的女工基本吸收殆尽,并为全镇贡献了80%的税收。高峰时期,约占世界市场份额14%的无纺布制品(如医用防护服、卫生鞋套、口罩等)从这里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销往美国、欧洲与亚洲其他国家。而今,这些急速扩张的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招工难。
“我们从过年后的正月初六就开始招工了,但是现在还差100多人,不过这已经比其他企业要好了。”李彪说。
李彪是彭场德明卫生用品公司的采购部经理。作为中层干部,春节过后没几天,他就分到了任务,开着车带着礼品,去给镇上的工人一个一个地拜年,“实际上是请他们来我们厂上班”。他说,“镇上的企业都在抢人”。
再给我1万人 把彭场税收翻番
上世纪90年代初,彭场只有一家国有服装厂,“后来的很多无纺布私营企业主很多都是从那‘出跳’来的。”李彪说。
这些人出来后,去沿海考察,赶着整个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潮流,在自己的镇子里办起了无纺布制品厂。就地利用镇上的劳动力,靠着低廉的工价,这些企业逐渐做大,用工量也逐渐增加。
2009年,“甲流”降临,它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契机,促成了彭场无纺布制品企业的一次集体腾飞,却也使彭场接触到“用工荒”这样一个陌生却感受实在的概念。
“甲流”导致口罩走俏,当时除了个别企业坚守和国外厂商的订单信用而保持正常的生产内容和节奏以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疯狂地生产口罩。
“一个口罩成本几毛钱,卖出去两到三元,有人甚至临时筹资30万建小厂生产口罩,一天的纯利就是两万多!”常年和无纺布企业打交道的老吴对此印象深刻。
高额的利润促使许多人趁机办厂,并以高价吸引工人。逐利而动的工人纷纷从老厂流向新厂,一些大企业甚至出现了整个车间的工人与管理者一起流失的现象。
“用工秩序随之乱起来了”,镇政府参与招工的严楚清说,“用工荒的苗头开始出现”。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