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陕西“耀州窑”瓷器艺术探轶
集萃印花网  2010-04-16
【集萃网观察】陕西耀州窑所产青瓷极负盛名,与钧、汝、官、哥、定五大宋代名窑齐名并著。宋代耀州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而闻名,窑址分布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陈炉、上店、立地坡和玉华宫一带,号称“十里窑场”,规模宏大。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同官县属耀州(今铜川市耀州区)治故称黄堡窑为耀州窑。

  耀州窑创始于唐,经五代而盛于宋,金人续烧,停烧于明中期。因其在宋代地属耀州而得名。该窑唐时烧制各种杂釉器,五代末期受越窑的影响,创烧刻花青瓷。入宋以后烧制青瓷为主,间或烧酱色釉器。尤其将五代以来的青釉刻花发扬光大,使其成为耀州窑的显著特征。

  北宋时期耀州窑进入发展的盛期,但后世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宋瓷“五大名窑”中耀州窑却榜上无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将耀州窑和其他名窑进行比较分析,或许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其一、釉色。汝窑:近似“雨过天晴”,民间又有“湖映天蓝”等雅称、“鸭蛋壳青”等俗说,色调达八种之多,总之,青色为其最重要的色彩特征;官窑:釉色莹澈,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调淡雅含蓄。紫口铁足与罩在瓷体表面的青釉相映,形成色彩对比的效果;哥窑:粉青、米色、灰青、鱼肚白,尤以粉青色,但传世品都为米色;耀州窑:基本釉色近似橄榄绿,青中泛绿,绿中透黄。其二、质感。汝窑:釉面平滑细腻,有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称为“蟹爪纹”,釉下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官窑:瓷胎均为稍带褐色或紫色的黑胎器物。加紫口铁足的形成,则是利用釉的流动,使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薄釉在口部透出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无釉而呈铁色;哥窑:在釉面周身布满龟裂纹片,即不同而呈现的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特殊碎片效果;耀州窑:表面多有碎裂冰纹,釉层厚,釉面宛如一汪水,清澈见底。其三、器型。汝窑:传世品种仅见盘、碗、瓶、碟、洗、奁、尊、盏托等仿古器;窑:器物大都是一些仿古的礼器,兽耳炉、贯耳瓶、弦纹瓶、懋鞯盘;哥窑:有炉、瓶、盘、葵口碗、五足洗及文具等;耀州窑:大多为日用器皿,且形态粗厚,其以碗为多见,盘最多,其次有瓶、壶、碟、罐、盒等。其四、装饰手法。汝窑:不以装饰为重,而以釉色作为美化器物的重要手段。世称汝窑以玛瑙为釉,故温润晶莹,极其珍贵;官窑:一般很少施纹饰,仅瓶类器物在颈部和腹部有数道间距不等的弦纹,整个器体则素朴无饰,单纯明朗;哥窑:表面自然开——由于其龟裂纹理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分为鱼子纹(由于纹片细小如鱼子)、蟹爪纹(纹片大而呈弧形)。此外,还有百圾碎、金丝铁线等不同名称;耀州窑:刻花是耀窑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耀州瓷因而亦称刻花青瓷。另外还有刻花、剔花印花、镂空等。

  根据如上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汝、官、哥窑都不重器物表面装饰,而以釉色、自然开片的纹理作为美化器物的主要手段;其次,耀州窑大量进行表面装饰,采用刻花、剔花、印花、堆贴和浮雕等多种手法,表面纹饰繁多;最后,从器型上看,汝、官、哥窑现存的大多是观赏器、雅器,很少有日用器,而耀州窑则多以日用器皿为主。

  可以推断,耀州窑之所以对器物表面大量进行装饰,恰恰是由于其质地逊于汝、官、哥窑。为了补拙而为之,这主要是由于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因为烧陶器可用粘土,而烧造精瓷则必需要有优良的瓷土,而耀州地区多是制陶的粘土,且多数矿点的粘土含铁、钛及其他杂质较多,因而仅适用于制作粗瓷器。这是“耀州窑”瓷器的局限性。但这也使得耀州窑的工匠们想出了用精巧丰富的装饰和造型来替补先天粗拙的办法,成为最高成就的典范:刻、印花青瓷。既让“耀州窑”瓷器的刻瓷艺术独树一帜成为宋瓷一绝,也使耀州窑发展于民间,从民间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并以民间作为广阔的市场,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陕西日报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