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
贸易保护者的新借口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措施,其作用正逐步减弱。为弥补关税作用的不足,这些年来,各纺织品进口大国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原产地规则作为一种“灰色”的政策工具受到了这些进口国的青睐。
一个多月前,“意大利制造”原产地标识法规文本最终获参议院通过,并将于今年的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规将强制性对纺织业、制鞋业和皮革类制成品销售实施产地标识,法规中提到,各类产品标签必须标识产品原产地,标明使用说明,并符合现行法规的加工程序、卫生标准和产品的安全可靠性等。同时规定,对违反这一规定的企业将处以5万~7万欧元的罚款,屡次违规的企业将被罚停业3年。
相比维持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等理由,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可能才是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早在去年,意大利众议院制订这一法案时,该国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阿多尔夫?乌尔索就表示,这项法案将作为一面旗帜,有助于树立真正属于“意大利制造”的产品形象。大多数众议员则认为,法案的通过将对该国工业复苏十分有利,它可以为意大利提供约100万个就业岗位。
热衷于这种新贸易保护手段的还不止意大利。近日,又有消息称欧盟拟强制实施服装原产国标签制度,以防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原产于欧盟外的第三国的产品。据了解,欧盟目前的原产国标签为自愿性,标签的使用及标注内容根据各国的国家法律有所不同,在强制实施服装原产国的标签制度后,将对现行的仅包含纺织纤维名称的标签内容予以补充。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