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实现完美“蝶变”
提到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就不能不提到共青。30年前,“鸭鸭”充当共青城走出国门的使者,“鸭鸭让中国的消费者知道了什么是羽绒服。”“中国的鸭鸭,世界的朋友”这句传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词,不仅是“鸭鸭”品牌享誉全球的写照,也是共青城辉煌岁月的见证……但市场经济的魔方对成功者的微笑也是吝啬的。就在10万“鸭鸭”飞浦江、闯关东的红火时刻,全国数以千计的服装行业“闻鸭起舞”,无数的仿“鸭”产品夺笼而出,“鸭鸭”陷入一种难捱的沉寂期。
沉寂是一种煎熬,也是成熟的历程。要生存就得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共青城的决策者们谋划再三,决定“三管齐下”,即产品创新、市场细分、质量效应。奇迹在新一代的共青人手上创造出来了。2003年,“鸭鸭”不仅止住了跌势和亏损,而且实现销售额增长30%,2004年,销售额增长30%,至2009年,“鸭鸭”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变制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交税金20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共青财政收入的10%。
“鸭鸭”的重生,只是共青纺织服装行业逐步壮大的一个缩影。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后,共青的纺织服装产业逐步实现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目前,共青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发展到300多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达到50多个,并拥有“鸭鸭”、“回圆”、“深傲”3个国家级品牌和占我省服装产业一半的原创品牌,全省服装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有70%出自共青。曾经辉煌的共青服装业,正大力振动“科技与时尚”两只翅膀,再一次勇立潮头,美丽“蝶变”。
化纤纺织行业异军突起
如果说共青服装行业的发展,只是一个没落产业的复兴,那么化纤纺织行业的发展则是锦上添花。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于2007年底开始筹建,2008年7月份被省发改委批准为“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一系列政策让姑塘工业园的发展定位逐渐清晰:打造“中部地区差别化纤维基地”,建设“鄱阳湖西岸纺织工业新城”。同年10月份,九江化纤纺织产业招商活动在庐山区举行,维科印染等7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39亿元。巨额投资的背后,是一股发展化纤产业热潮的掀起,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开始从这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先后成功引进了日本大金、新加坡赛得利、河南海洋纺织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其中,投资28亿元的赛得利化纤,投资2亿元的金源化纤、恒生化纤以及惠鑫科技等重大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年粘胶纤维产量可达20万吨,预计占今年全国粘胶纤维总产量170万吨的12%。近期正式签约了40万吨粘胶纤维、60万吨木浆项目,通过3至5年时间,全市预计年产粘胶纤维将由目前的20万吨提升到每年10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成为全国主要的粘胶纤维基地。
$$分页$$
目前,基地内已投产和今年计划投产的企业有赛得利化纤二期、大唐氟化工、昌甬天然气等企业,今年力争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1年投产企业将有10余家,力争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2012年投产企业将有20余家,力争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如果目标一一得以实现,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将在我市百舸争流的工业园区中争先进位。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方兴未艾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庐山区发展化纤纺织产业的难得机遇,庐山区的化纤产业规模效益初显。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集群优势还不明显。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在化纤纺织行业的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条中,下游行业不能与上游产业有效接轨。另外,印染环节脱节已成为制约庐山区化纤纺织和深加工纺织品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纺织和服装行业严重脱节的重要原因。
作为九江沿江开发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已被正式纳入《江西省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专门用于发展化纤纺织及其上下游产业。同时,为突破印染“瓶颈”,经市政府批准,庐山区基地内打造500亩的印染集中区,以此吸引国内外大型印染企业的落户。为进一步深化发展,庐山区提出“扩大化纤产能、强化纺织地位、突破印染技术、发展无纺布业”的化纤纺织产业发展思路。庐山区将围绕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工业旅游项目,通过赛得利(江西)化纤股份公司以特种粘胶纤维为龙头,把纺织做成现代化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在姑塘化纤产业集中区构建绿色印染工业平台,引进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印染企业落户园区,提高化纤仿真染整、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水平,推动无纺布行业的发展。
预计到2015年,全市将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实现粘胶纤维产量100万吨、纺纱150∽200万锭……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座中部地区纺织品制造中心将在鄱湖之滨、庐山东麓崛起,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九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