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日本国内市场的疲软状况直接导致订单数量的下降,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今年春节期间,加工工厂人员不足的状况有可能比往年更加严重,因此不少OEM企业及商社均表示非常担忧。短周期小订单亮起黄灯
继促进和扩大出口之后,中国开始着手调整相关政策,使曾经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向内资企业开放,赋予内资与外资同等的市场竞争条件。这对依赖出口退税实现利润的出口型缝制加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受此影响,为中国内需市场提供的缝制加工企业与厂家将会增加,为日本市场提供多品种、短周期的小订单加工工厂数量会继续下降,这将促使低成本加工变得更加困难,短周期、小批量的生产加工贸易体制亮起黄灯。
除了订单过于集中带来的延迟交货与品质问题的频发以外,为了确保稳定的生产能力,除了深化中国内地生产基础外,日本企业还要在东南亚地区摸索如何建立新的“中国+1”的生产模式。日趋严峻的状况迫使日本的商社、OEM企业纷纷开始调整各自的生产架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与合作工厂的协作。大型商社及专业商社在去年为了稳定对日加工缝制工厂的经营,投资增设了专用生产线,以保证每月有稳定的订单量。为了抑制人才流动产生的风险,将30人至100人的小规模工厂进行合并的工作已经展开。
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进入中国内地新的纺织生产加工基地如安徽、湖北、四川省等地,寻找新的合作工厂。广州拥有创意产品丰富的面料市场,其与东南亚接壤的地理优势再次受到关注。大订单的生产向印度尼西亚、越南、孟加拉国等地转移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趋势。原料价格将维持高位
去年,作为最大的对日纺织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的纤维原材料涨价与断货贯穿全年,这一状况还将继续影响今年的服饰品生产。
继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整体日渐恢复。同时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欧美市场的库存不足使欧美订单大量涌向中国。这些因素加剧了中国国内市场对纤维原材料的需求,因此原料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的势头。
棉花、羊毛等天然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明显,涤纶、粘胶等化学纤维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据原料商社透露,从去年10月底进入采购期以来,2011年春夏面料生产需要的棉花原料仍然紧缺,棉花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了90%,棉纱上涨了120%。在化学纤维中,涤纶价格上涨了44%,粘胶浆粕上涨59%,粘胶上涨了30%。秋冬季产品的主要纤维原材料羊毛上涨了30%以上,羊绒也以每公斤100美元的价格创下新高。
进入2011年,纺织原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并没有刹住车。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棉花行情在去年11月上旬创造下150美分/磅的记录后,一路下滑到115美分。之后在一段时期的小幅振荡中涨到了140美分。中国国内销售的棉花在去年11月下旬每吨约涨到了32000元,之后回落到26000元。之后在小幅振荡的过程中又涨到了28000元。
棉纱的情况也差不多,纯棉30支~40支单纱的价格上涨至43000~45000元/吨以后,一度下滑到35000~36000元/吨,之后又一直不断在上涨。
$$分页$$
采购旺季前后,大量资金进入棉花原料市场,纯棉30支~40支纱线去年年初的平均价格为20000~21000元/吨,以此推算,棉花价格的持续走高不是短期现象。
最近两年,中国接连出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年底开始转向收紧。只要控制住闲置资金,就有可能阻止热钱涌入带来通胀。业内认为,中国市场对纺织原料的需求使世界上大量的纺织原材料流入中国,因此中国市场只要存在大量的需求,原料不足与涨价的状况就无法避免。不仅是棉花,羊毛原料的行情也是如此。
在纺织纤维原料在涨价的同时,企业的采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原料不足的状况不仅在中国存在,今年在全球范围内都将持续。内需缩水日企瞄准中国市场
日本国内各纺织产地、纺织企业和面料工厂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08年9月金融危机以来的不景气,导致日本面料市场需求急剧缩水。日本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与人口负增长,都使日本整体市场的需求在趋于缩小。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如何在海外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变得尤为重要。中国的服饰市场目前还处于成长期,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认可度很高,因此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也寄予很高的期望。
日本服饰市场整体已经进入了低迷期,希望通过在中国市场赢利来补贴日本国内的亏损是大多数日本企业的想法。对日本企业来说,未来的客户市场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企业,还有可能是欧洲、美国乃至全球的服饰企业。
由于日元币值走高,日本的面料在价格方面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中国市场则由于劳动力不足致使人工费用涨价,导致加工成本上涨,面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有专业商社分析认为,今年人民币兑美元还会继续升值,外汇方面的经济环境使日本面料会有复苏的土壤与机会。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