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印花技术环保工程→详细内容
【字体: 】      
染料废水脱色处理的研究
集萃印花网  2009-09-05 00:00:00

    【集萃网观察】目前, 世界染料年产量约为 800×10 3-900×10 3t, 我国年产量已经达到15×103t , 位居世界前列。这其中大约有10%-15%的染料会直接随废水排入环境中, 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 在我国这种污染现象十分严重[1]。印染废水是指棉、毛、化纤等纺织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印染废水成分复杂, 主要是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 并带有显色基团(如- N=N- 、- 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 NH2)。 这些有机物分子具有浓度高, 难降解物质多, 色度高、毒性大和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属于难降解废水, 传统的处理方法不理想。因此, 如何使印染废水脱色是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最佳的脱色方法也成为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课题。国内处理染料废水普遍以生物法为主, 同时辅以化学法, 但脱色及COD去除效果差, 出水难以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所以我们目前是采用物化法脱色, 有关印染废水的物化法脱色研究, 国内外已尝试过多种方法, 包括离子交换、臭氧氧化、吸附法、膜分离法、电解法和混凝法等[2]。本研究就是以混凝法来脱色﹕将高效脱色剂与聚合氯化铝 (PAC) 和助凝剂聚丙烯 胺(PAM)配合使用, 处理印染废水, 通过试验寻求出染料废水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此, 进一步研究了脱色剂的加入量、PAC的投加量、pH值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1 试验

    1﹒l 试剂与仪器

    试剂﹕10%(m/v)聚合氯化铝(PAC)水溶液﹔0﹒05%(m/v)聚丙烯 胺(PAM) 水溶液﹔高效脱色剂原液(海宁市黄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色透明液体、阳离子型)﹔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仪器﹕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pHS- 2酸度计等常规仪器。

    1﹒2 废水的来源 废水取自浙江省桐乡市某印染厂排污口, 该厂主要进行亚麻布匹的印染生产。

    1﹒3 废水处理工艺及说明 将混合均匀的废水调pH值 至7﹒5-8﹒5,加入适量的脱色剂搅拌数分钟后再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和助凝剂聚丙烯 胺(PAM) , 进入气浮设备进行固液分离, 上清液达标排放。如图1。

    1﹒4 分析方法及计算

    (1)分别将500mL印染废水置于烧杯中,调pH值至最佳状态,匀速搅拌,加入一定量的脱色剂搅拌1min后,加入一定量的PAC,搅拌后加入适量助凝剂PAM,再搅拌,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分两份,其中一份以蒸馏水作为参比,用稀释倍数法测定其色度,并于最大波长处测定处理后溶液的吸光度值,然后计算脱色率R(%)﹔另一份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求出处理后溶液的COD值。

    (2) 脱色率( R%) 采用吸光度测定﹕ R%=[(A0-A) /A0]×100%[3]

    式中﹕ A0为处理前溶液初始的吸光度﹔ A为处理后溶液的吸光度。

    (3) 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4]﹕

    COD去除率(%)=[(COD0 -COD)/COD0]×100%

    式中﹕COD0为原液的COD﹔ COD为处理后样品的COD。

    2 结果与讨论

    2﹒1 药剂加入顺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取三等份同一废水, 在第一份中先加入脱色剂再加入PAC, 在第二份中先加入PAC再加入脱色剂, 在第三份中同时加入PAC和脱色剂, 考察这三份废水脱色情况,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药剂的加入顺序对脱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同一条件下, 向废水中先加入脱色剂再加入PAC的脱色效果明显大于后两种情况。

    2﹒2 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取10份500mL水样,分别加入高效脱色剂原液0﹒25mL、0﹒5mL、0﹒75mL、1﹒0mL、1﹒25mL、1﹒5mL、1﹒75mL、2﹒0mL、2﹒25mL、2﹒5mL,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 脱色剂用量是影响印染废水脱色的重要参数之一。当加药量从0﹒25mL增加到1﹒5mL的时候, 此时的脱色率一直提高很明显﹕ 脱色剂用量越大, 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越高, 这是因为高效脱色剂作为有机聚合电解质在水体中电性中和。但再增加脱色剂的用量, 脱色率出现了显着下降的趋势, 说明此时的加药量已经过量了, 这是由于染料胶体微粒过多的吸附废水中带负电的胶体, 反而使粒子带正电荷而再次使水中胶体物质趋稳, 阻碍絮凝过程的进行, 药剂失去了正常的混凝絮集的能力, 造成脱色率的降低。

    2﹒3 PAC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取10份500mL水样,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高效脱色剂,边搅拌边依次在每个烧杯中加入10%PAC0﹒25mL、0﹒5mL、0﹒75mL、1﹒0mL、1﹒25mL、1﹒5mL、1﹒75mL、2﹒0mL、2﹒25mL、2﹒5mL,再加入一定量的PAM以促进悬浮物沉降,然后将配制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测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随着加药量(0﹒25~2﹒5mL)的增加, 印染废水的脱色效率不断增加。当加药量在0﹒25~1﹒75mL之间增加的时候, 印染废水脱色率随着PA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显着。当PAC加量在从1﹒75mL增大到2﹒5mL的时候, 脱色率变化幅度不大, 趋于稳定状态,说明当加药量为1﹒75mL时已经足够了,再继续增加聚合氯化铝的药量只会提高处理成本造成浪费,而对脱色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

    2﹒4 废水的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取500mL水样, 加入一定量的高效脱色剂和聚合氯化铝, 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调节废水的pH为4~10, 则 pH值对印染废水脱色的影响效果如图4。

    由图4可知,pH值是影响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pH<7时废水形成的絮体较小,不利于沉降,废水中胶体去除率低。这是因为在酸性废水中,PAC加药量要大,加药量不够,混凝提供的正电荷就少,中和胶体使之脱稳能力就会变差[5]。当pH在7﹒5~8﹒5范围内时,脱色絮凝效果明显高于酸性范围,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絮凝剂的型态分布和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废水能够提供足够的硷度供混凝剂水解形成各种高电荷的、多羟基的水合阳离子化合物,它们不仅可以中和胶体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还可以起吸附架桥作用[6]。当废水的pH再升高的时候(即pH≧9时),脱色效果降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硷度太高了使得铝盐更多的转化为Al(OH)3胶体、[Al(OH)4]-、[Al(OH)5]2-等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由于这些最终的水解产物带有负电或不带电,与胶粒表面不能起到电中和作用,且吸附架桥作用也减弱,因而混凝剂使胶粒脱稳的能力变差,混凝效果不好[7],从而脱色效果变差。

    2﹒5 废水处理实验 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取3次500mL的污水进行试验,而所取污水水质的色度在60-200倍之间,COD的浓度在200-800mg/L之间变化, 将pH值调节在7﹒5-8﹒5之间,然后再进行一系列药剂的增加,使得印染废水脱色率达到92%以上,COD的去除率也达到60%左右,结果如表2所示。

    3 结论

    (1) 脱色剂的加入量、PAC的投加量、pH值等因素都是影响印染废水脱色的主要因素。在500mL印染废水中,当废水酸硷度在7﹒5-8﹒5之间,聚合氯化铝( PAC)的用量在1﹒0-1﹒75mL之间,高效脱色剂的用量在1﹒0-1﹒5mL之间时,废水脱色效果最好。

    (2)药剂的加入顺序、用量以及废水的pH值等因素是影响印染废水絮凝脱色的主要因素,而聚合氯化铝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絮凝效果较好,若将脱色剂与PAC配合使用,不仅可有效降低絮凝剂的用量,而且絮体形成速度与沉降速度大大加快,污泥量少,表现出良好的脱色絮凝效果。

    (3) 物化方法处理印染废水使得废水脱色效果良好而达标排放,但因此厂是生产亚麻产品,进水COD浓度不高﹕最多只达到800mg/L,因此使用物化方法虽然COD去除率不高,但仍可以使COD排放达到三级排放标准。若生产棉织产品, 它的进水COD浓度至少要达到1000mg/L, 此时物化处理的方法就不能使COD达标排放。若想将废水COD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且脱色效果要好, 建议将物化和生化相结合, 混凝技术作为生化的预处理, 可以去除一部分COD、降低色度, 同时也可以降低生化处理阶段污染物的负荷。

    参考文献

    1文湘华, 王东海, 钱易﹒ 内循环SBR处理含染料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20﹕ 54- 57﹒

    2董丽丽﹒ 新生态MnO2吸附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 2002, 33(2)﹕28- 30﹒

    3Ashlan I, Akmehmet B I﹒ Degradation of commerical reactive dyestuffs by heterogenous and homogenous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 comparative study[J]﹒Dyesand Pigments, 1999, 43﹕95-108﹒

    4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科研协作组﹒环境污染分析方法[M﹒ 北京﹕ 解放出版社, 1987﹒

    5余刚,杨志华,祝万鹏,等﹒ 染料废水物理化学脱色技术现状与进展[J]﹒ 环境科学, 1994, 15(4)﹕ 74- 79﹒

    6冯利,杨鸿霄﹒ 铝盐最佳凝聚形态及最佳pH范围研究[J]﹒环境化学, 1998, 17(2)﹕163- 166﹒

    7张敬东,徐金兰,潘玲﹒ 生活污水混凝处理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27(1)﹕31﹒

    来源: 印染在线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您: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