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皱纹的产生
皱纹是纤维在外力的作用下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而 造成的。当外力达到一定程度,纤维分子间原来的氢键断裂,形成新的氢键结合,便在织物上形成永久形变,留下“死折印”。这在纬平组织(汗布)、毛圈组织(小毛圈)和集圈组织的针织物中尤为明显。这些针织物的共同特点是毛圈密度较大,织造过程中因机械力的作用,线圈会发生移位 ,轻者在外力消除后一定时间内恢复原位;重者会形成暂时褶皱,经后道加工(定型)后会消失;更重者会形成“死折印”。深色织物对细皱纹有一定的隐蔽性,而浅色织物会十分明显,品质管理中心大多数从织物的纬向检查细皱纹。
2. 细皱纹产生的因素:
坯布织造
织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应力,即使不会立即产生细皱纹,会在织物下水后,因线圈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细皱纹。
坯布堆置
坯布进仓库后,内应力会慢慢释放,线圈收缩,若堆置不当或码放层数过高,则会因压力而产生折皱。
翻 布
在染色加工前要进行翻布,因为在反面染色可防止正面擦伤,又能消除部分内应力。一般鼓风式翻布机出口靠两只承压导布辊来提供出口引力,承压辊之间势必会产生挤压,使坯布受压而产生细皱纹。
染 色
溢流染色机一般通过喷嘴和提布辊来使织物循环,其间,织物也会受力而产生细皱纹。
脱 水
织物出缸后经过离心脱水,脱水机转速过快,容布量过大,会使织物受到很大的外力而产生细皱纹。
放 置
从半成品到剖幅定型,织物往往要在布车中放置较长的时间(大部分染厂都是在其间省掉烘干工序而采取湿定型)。所以布车底部的织物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产生细皱纹。有时在成品检验时,会发现一缸布中只有几匹有细皱纹就是这个道理。
剖 幅
绳状织物进入剖幅机时,必须经过退捻头不断退捻,才能使织物的抽针缝对准红外探头。退捻过程也是受力过程,同样是产生细皱纹的重要原因。
3.浅色织物细皱纹的解决
原工艺流程——翻布 →染色→ 脱水 →剖幅→ 定型
新工艺流程——翻布 →剖幅 →染色→ 脱水→ 手工理布→ 定型
使用气液式染色机(如台湾地区的,型号:SPL-JO-600/200),该机独特之处是其喷嘴呈扁平状,使得织物始终处于平幅运行而不是绳状,且经过喷嘴的染液能够均匀地喷射到布面上,易于匀染,织物运行的主要动力是风力,这样织物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张力较常规溢流机小很多。
坯布准备
常规溢流机若要进布平整,操作工需花费很长时间理布,因此,新工艺先剖幅,经剖幅的织物会很整齐,便于进布。
染 色
因织物在运行中始终呈平幅状,风力缓和并呈分散状,使其受力较小,卷边很少(染浅色时少量卷边不会影响质量)。染色时要根据织物的厚薄来调节风机和喷嘴压力及辊筒转速,一般中等厚度织物的风机转速控制在2800r/min,滚筒转速控制在800r/min。
整 理
织物经过整理,使普通形变复位而变得平整。
脱 水
线圈密度较大的织物可以进行脱水(尤其是单面织物脱水时含水率要达90%以上),若是面料要求较高,可不经脱水直接进行下道工序。
理 布
因织物进缸前已剖幅,这里可不经过剖幅机,直接手工理布,以减少剖幅带来的细皱纹。
定 型
一般全棉织物定型温度在190℃左右,门幅拉宽2~5cm,超喂10%~20%。
结 论
通过引进新设备和改进工艺流程,浅色纯棉织物的细皱纹有较大改善,一次成功率也有较大的提高。细皱纹问题的解决要结合不同的设备,采取相应的工艺,道道把关,全员重视。
来源:世界印染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