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胞壁的加厚程度。它是棉纤维内在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除长度外,棉纤维的各项性能几乎都与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精亮而有光泽,平均回潮率低,吸色性能和染色均匀度好,天然转曲多,弹性好,弹力高。
棉纤维成熟度的高低与成品质量、纺织工艺的关系十分密切。成熟好的棉纤维能经受机械打击,易清检杂质,不易产生棉结,纤维间的抱合力小,纤维粗,单位线密度棉纱的纤维根数少,成纱强力低。成熟差的棉纤维天然转曲少,抱合力小,强力低,吸色性和染色性差,在纺纱工序中容易断裂成短纤维或纠缠成棉结,染色后的棉结会在织物表面显现淡色或白色的斑点。因此,纺织厂需要选择满足纺纱质量要求的成熟纤维,尤其需要控制未成熟纤维的比例以确保成纱质量。
为了保证织物染色一致均匀,棉纺织厂不仅要在不同品种的棉花中测试和控制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而且还要测试和控制未成熟纤维的比例,而不能仅依据马克隆值来进行原棉的配棉。只有同一品种的原棉,纤维细度与成熟度才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对于使用原棉品种不同、产地差异大的棉纺织厂来说,仅依据各配棉成分的马克隆值相近来控制各配棉成分成熟度差异是不够准确的。棉纤维的成熟度与生长条件、棉花品种有关,特别是受生长条件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棉花在正常吐絮后采摘的同一批次中包含成熟和不成熟的纤维。未成熟纤维含量(IFC)是指胞壁充实度小于0.25的这部分纤维所占比例。IFC值越小,表明纤维整体成熟度越好,离散越小,染色的一致性越好,IFC所对应的纤维整体成熟状况见下表1:
表1
未成熟纤维强力低,弹性差,在纺纱过程中易撮成棉结,且含有很少的纤维素,甚至是胞壁很薄的僵死纤维,因而是引起织物染色中“白星”、“条花”等疵点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织物染色一致均匀,棉纺织厂不仅要测试和控制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而且还要测试和控制未成熟纤维所占比例,而不能仅依据马克隆值来综合反映纤维的成熟与细度。
采用同一种染料的棉纤维(织物),成熟度好的棉纤维纤维素含量多而颜色深,反之颜色浅,僵死纤维根本染不上颜色。有些纺织厂控制纤维的细度或使马克隆值接近一致,但不注意配棉中各混棉成分的成熟度差异,这种方法对使用同一品种原棉配棉的纺织厂来说是实用的,但如果使用的原棉品种不同,产地来源差异大,这种控制方法就不够准确。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原棉性能分析:
表2 三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原棉性能
上表2数据表明: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原棉,其马克隆值、成熟度比、长度和强度都很接近,但未成熟纤维含量(IFC)有明显差别。通过对使用上述三种原棉织成的针织布检验发现,未成熟纤维含量高的原棉(批号3)织成的针织布“白星”明显多于其他两个批号。
再取三种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原棉来分析(见下表3),三个批号的原棉其细度接近,但未成熟纤维含量有差异。用这三种原棉混合纺纱织成的针织布染色后,布面呈现明显染色“条花”。这就说明即使棉纤维细度控制一致,但未成熟纤维含量不一致,也会导致染色差异的产生。
表3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原棉的细度和IFC
总之,未成熟纤维含量才是影响棉纤维染色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棉纺织厂不仅要测试和控制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而且还要测试和控制未成熟纤维含量的一致性,以保证织物染色的一致性 。
来源: 印染在线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