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一1,3一丙二醇酯(PTT)是继5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II(PET)和7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丁----II(PBT)产业化以后实现工业规模开发的可成纤的聚酯材料。它克服了PET纤维的刚性和PBT纤维的柔性,兼具聚酯和聚酰胺纤维的优点,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蓬松性、易染性、内在的抗污性、抗静电性和良好的色牢度等特点。目前,随着对P1Tr纤维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PTT记忆面料的染色工艺也日益成熟,但对P1Tr记忆面料印花研究还很少。考虑印花过程中,蒸化工艺温度高、时间长,可能对PTT记忆面料的记忆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2种蒸化工艺(高温蒸化、圆筒蒸化)应用于PTT记忆面料并对其印花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1试验
1。1材料及仪器
材料:练白PTT记忆面料(市售);药品:海藻酸钠糊料,保险粉,净洗剂209,分散红FB,分散蓝2BLN,分散黄E一3G。
仪器:印花手工台板,高温蒸化机,圆筒蒸箱,ul—traScanXE测色仪,LFY一1A织物折痕恢复性测定仪。
1。2印花
利用手工台板将配制好的色浆(分散染料1。5%,海藻酸钠原糊40%,水58。5%)印制到PTI’记忆面料上,低温烘干,分别采用高温蒸化(177℃,7min)和圆筒蒸化(0。09MPa,15min),再经皂洗、还原清洗、烘干工序,得到成品。
1。3测试
K/S值:试样在电脑测色仪上测6次,取其平均值;折皱回复角:按GB/T3819—1997标准,在织物折痕恢复性测定仪上测试经向和纬向的回复角3次,用经纬向回复角之和的平均值表示。
2结果与讨论
2。1蒸化工艺对得色量的影响
目前,针对PTT记忆面料染色性能的研究表明:当染色温度低于90℃时,分散染料上染PTT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增加迅速;90℃后,继续升高温度,染料上染百分率增加幅度较小,高于110℃后,再继续升高温度,染料上染百分率基本保持不变。PTT印花织物在圆筒蒸化时,由于蒸汽遇到织物冷凝,发出热量,使织物本身温度要高于蒸汽温度(102℃),为色浆中的分散染料充分扩散到纤维内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与染色研究的上染曲线相符合。
从表1可知,经圆筒蒸化PTT印花织物样的K/S值与高温蒸化样相差不大,原因是PTT的玻璃化温度为45~65℃,在圆筒蒸箱蒸化时压力为0。09MPa(表压),温度为102℃,PTT大分子链运动加剧,能够使分散染料分子扩散到纤维内部;受压力作用,更有利于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所以,圆筒蒸化与高温蒸化的K/S值相差不大,即分散染料发色充分。
2。2蒸化条件对回复角的影响
由表2可知,m织物根据印花蒸化工艺不同。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相差很大,而折皱回复角大意味着织物纤维的刚性大,即织物记忆能力的下降,记忆效果的丧失。高温蒸化样品记忆能力损失严重的原因是:在177℃处理7min,分子链在高温条件下运动加剧,破坏了原有微观分子结构,如结晶度和取向度,从而导致记忆效果的丧失;圆筒蒸化温度低,对分子链段的影响较小,所以记忆效果保持较好。另外,如在大生产过程中,高温蒸化时织物会在蒸化机中成环,在自身重力形成的牵引力作用下,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变化更为剧烈,即记忆效果丧失更为严重。
3结论
(1)vrr织物印花采用高温蒸化(177℃,7min)和圆筒蒸化(O。09MPa,15rain)都可以使分散染料充分发色,达到生产要求。
(2)PTT织物印花采用的蒸化条件对织物记忆效果影响极大,温度越高,记忆能力丧失越严重。
(3)圆筒蒸化(0。09MPa,15min)与高温蒸化(177℃,7min)相比,能更好地保留PTT织物的记忆效果。
来源 胡二庄,蔡国兴,陈琳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