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2020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7305号 客户服务
【集萃网观察】
再生纤维素纤维作为化纤“大家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在棉纺织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何?日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该报告主要涉及的品种是常规产品粘胶短纤维和新产品莱赛尔纤维。
据了解,2017年~2021年,在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CV联盟)的支持下,两家协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在棉纺织企业的应用现状、使用前景等情况先后进行了3次调研。 其中,2021年的调研覆盖了大量棉纺织企业,他们的产能合计超过2000万锭,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总用量合计超过100万吨,约占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在纺纱领域总需求量的30%;同时,覆盖了约95%在我国从事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应用现状 粘胶短纤应用占比呈下降趋势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天然纤维素(棉、木、竹、麻等)经过溶解后加工形成的纺织原材料。再生纤维素纤维是性能最接近棉纤维的化纤产品,其吸湿性、透气性和染色性甚至优于棉纤维,且有着良好的亲肤性和吸水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产量为400万吨,其中,短纤维产量为383.5万吨。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化纤科技水平的发展,棉纺织企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应用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棉纺用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量为317万吨,是2010年2.1倍,占非棉纤维用量的28.1%,分别较2010年和2015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从调研数据看,棉纺织企业用量最多的是常规粘胶短纤维。但是,随着棉纺织行业逐渐向高质量发展以及市场消费需求升级,常规粘胶短纤维的用量占比不断下降,莱赛尔、莫代尔和其他新纤维的用量占比上升。调研显示,常规粘胶短纤维应用量占再生纤维素纤维总量的比例虽然高达87%,但呈下降趋势,而莱赛尔、莫代尔等新纤维的用量都有所增加。 据《The Fiber Year 2021(纤维2021年)》数据,2020年,全球莱赛尔纤维的产量约为25万吨~30万吨,约占再生纤维素纤维总产量的4.6%。 其应用显示出三个特点:一是莱赛尔纤维用量达到再生纤维素纤维总用量的6.2%左右,主要应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对产品创新与发展发挥着较大作用;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纺织行业新的风向标,莱赛尔纤维的“绿色纤维”理念正在被消费者认可;三是莱赛尔纤维的服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促进产品创新,又有利于市场推广及技术的储备。 多项产品质量指标明显提升 在调研中,棉纺织企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价,涉及了纤维强度,并丝、疵点,批次稳定性,回潮率和油剂几个指标。 纤维强度:纤维强度是纤维内在质量的反映,是纤维具有加工性能和最终用途的必要条件。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强力和伸长率可在加工过程中控制,除了拉伸断裂特性,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恢复能力会影响到纺织品的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与2019年相比,2021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纤维强度指标好的棉纺织企业占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反映出棉纺织企业对该指标的要求提高或纤维本身的强度下降。纤维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纤维强度这一核心指标的关注度。 并丝、疵点和批次稳定性:2021年,棉纺织企业对并丝、疵点和批次稳定性3项指标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并丝和疵点指标好的企业占比较2019年的59%提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65%,但与其他质量指标相比评价仍然较低。二是棉纺织企业对批次稳定性指标的评价明显提高,2019年时认为该指标好的企业占比为58%,2021年提高至72%;但认为该指标较差的企业占比也出现上升,由2019年的3%上升至2021年的7%。整体看,棉纺织企业对这3项指标的评价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纤维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仍需努力。 回潮率:在粘胶短纤维生产过程中,回潮率指标始终是生产和用户反应最敏感的指标,对回潮率的控制向来是纤维生产企业的难题之一。2021年,棉纺织企业对回潮率指标的认可度明显提升,认为回潮率指标好的企业占比较2019年的62%提高了13个百分点至75%;认为一般和较差的企业占比明显下降,比如,认为回潮率一般的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29%下降至2021年的19%。这说明纤维生产企业结合生产实践,把控回潮率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油剂:粘胶短纤维油剂是纤维后处理工序的重要化学用剂,它能增加纤维的润滑性,减少纤维的静电效应,增加纤维的抱合力,也能增加纱线的强力和耐磨性能,降低加捻强度损失。棉纺织企业对纤维油剂指标的认可度最高,占比也有所提升,有利于纺纱企业提高可纺性和适用性,但仍有23%的企业认为纤维油剂的品质存在差距。 供货稳定性和售后服务仍需提升 调研还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供应企业的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3个方面,分别为供货稳定性、包重稳定性和售后服务。 调研结果显示,2021年,认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供货稳定性好的棉纺织企业占比为65%,较2019年的81%下降了16个百分点,满意度较低。一家好的纤维生产企业,只有拥有持久的竞争力,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纤维生产企业既要提高供货的稳定性,又要保证供货的及时性。 棉纺织企业对包重稳定性的满意度最高。2021年,82%的棉纺织企业认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的包重稳定性好,与2019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包重的稳定性与回潮率相关性较大。随着纤维生产企业对回潮率的控制提升,包重的稳定性随之提高。 在售后服务方面,2021年,棉纺织企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的售后服务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其中,认为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79%下降5个百分点至74%;认为一般的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20%下降2个百分点至18%;认为较差的企业增多,占比由2019年的1%提高7个百分点至8%。 售后服务最能体现纤维生产企业的服务品质,也会影响纤维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售后服务质量下降,就容易造成订单的流失,因此纤维生产企业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新产品开发能力有所增强 从原料来源看,除了使用传统的棉浆、木浆、竹浆,随着回收利用的棉纺织品制浆技术逐步工业化,循环再利用再生纤维素纤维也成功推向市场,再生纤维素短纤维功能性产品进一步拓展。纤维企业针对不同纺织设备开发的定制化纤维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下游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受到了下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棉纺织企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开发能力的好评明显提升,主要在两方面有突出表现。 一是新产品开发能力有所增强。2021年,下游认为纤维企业新产品种类好的企业占比为61%,较2019年的47%提升了14个百分点;但仍有39%的企业认为纤维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一般或较差。这说明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的开发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合作开发的积极性大幅提高。2021年,棉纺织企业认为纤维企业合作开发积极性高的企业占比为69%,较2019年的52%提高了17个百分点。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与棉纺织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研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总体来看,在纺纱应用中,棉纺织企业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纤维强度,并丝、疵点,批次稳定性,供货稳定性,售后服务,新产品种类6个方面的意见较为突出,不同纤维企业在这6个方面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粘胶短纤价格波动影响下游采购 除了产品质量、服务满意度和产品开发能力,价格也是棉纺织企业应用原料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棉花、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是棉纺行业的三大主要原料,近5年的价格走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三者有一定关联度,整体走势趋向一致;二是2020年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原料价格大幅波动,2021年3月粘胶短纤价格甚至高于同期的棉花价格;三是与棉花和粘胶短纤相比,涤纶短纤价格走势相对较为平稳。 粘胶短纤价格的波动,除了与市场需求相关,还受行业自身产能及产量变化影响。2017年,粘胶纤维行业的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供给紧缺支撑粘胶短纤价格上涨;同期,粘胶短纤的价格为15785元/吨,与标准级棉花15911元/吨的价格基本持平。 2018年以来,粘胶纤维行业产能逐渐释放,供需矛盾凸显。此后,在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下游纺织品需求的影响,粘胶短纤的价格一路下滑。2018年~2019年,其价格分别为14546元/吨、11605元/吨。2020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其价格更是降至近几年低点,为9376元/吨。不过,从2020年8月开始,随着供给端边际改善,需求端出现增长,价格逐步攀升;2021年3月价格涨至峰值;此后,受下游需求不振影响,价格下跌。2021年全年,其价格较2020年大幅回升至13578元/吨。 莱赛尔纤维企业要大力开发新品 近几年,国产莱赛尔纤维逐步发展成熟,并形成一定规模。在此次调研中,除了常规粘胶短纤维,棉纺织企业也对国产莱赛尔纤维进行了评价。 大多数棉纺织企业对莱赛尔纤维的强度指标表示满意,主要得益于纤维的本征特性;对纤维回潮率、油剂指标的评价也不错,部分指标甚至好于常规粘胶短纤维;但在并丝、疵点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棉纺织企业对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的供货稳定性、包重稳定性两项指标较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莱赛尔纤维行业产能增长迅速,行业库存较高,能够保证下游需求;对包重稳定性的评价则更高,得益于纤维生产企业的供货理念,企业应用的打包设备基本是业内通用的新设备,对包重的控制相对更好。 棉纺织企业对我国莱赛尔纤维企业评价最低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新产品种类和合作开发积极性。这说明目前我国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产品较为单一,多为常规莱赛尔短纤维(非交联型),而交联型、半交联型产品尚未成熟。 与此对应的是,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能够支撑产业链合作、开发的人才相对匮乏,纺纱技术、印染技术仍是制约莱赛尔纺织品后道应用的瓶颈。下一步,通过产业链合作,打通关键技术瓶颈,是进一步拓展莱赛尔纤维下游需求的关键。 挑战与展望 产业链提升仍面临三大挑战 通过调研发现,几年来,多重因素复杂交织,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在多个方面均有突破,尤其是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不过,产业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结构阶段性失衡。随着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粘胶短纤维单线产能快速增长,莱赛尔纤维技术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产能快速增长,粘胶短纤维产能增量超过百万吨,莱赛尔纤维的产能突破20万吨。但受中美贸易摩擦、产业转移、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与上游纤维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相比,下游的需求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距。受供需不匹配情况影响,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近几年持续维持低位,企业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生存挑战。 二是绿色可持续属性尚未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莱赛尔纤维被称作是新一代“绿色纤维”创新产品。但是,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后道加工与常规粘胶短纤维存在差异,目前,莱赛尔纤维在市场销售、终端需求等方面,普遍被当作独立产品进行。下游客户采购原料,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价格、加工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终端需求。当前,国产莱赛尔纤维的市场竞争力,往往比拼的是产品品质和价格,在短期内,其“绿色纤维”的实际价值并未对下游采购形成明显促进。 三是产品质量及研发力度仍需提升。在调研中,棉纺织企业反映,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及合作开发积极性等方面虽然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除了莫代尔、高白纤维、功能性纤维等差异化产品,针对纱线产品质量提升,部分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正在深入研究更加适用于特定纺纱机型的定制化产品。一些企业还通过微调生产参数、调整油剂等手段,优化纤维在纺纱中的表现,支撑下游客户提升纱线抱合力,提高纺速。 未来发展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在新的发展阶段,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及产业链企业要想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持续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链。作为原料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的纤维产品,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绿色可持续属性。随着终端服装品牌对“可持续原材料”采购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绿色可持续产业链,提供“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可持续、高品质绿色纺织原材料。同时,产业链也需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让下游企业及终端消费者真正认识、了解再生纤维素纤维,感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魅力。 二是加大产品开发与应用拓展力度。随着消费升级,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行业需要继续挖掘产品特点,加大市场开发及配套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发、定制差异化产品,进一步拓展下游应用,扩大产品用量。同时,企业要重点关注产品追溯示踪技术、“可持续粘胶短纤维”品牌建设、交联莱赛尔纤维研发,以及莱赛尔纤维纺纱和印染技术等。 三是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CV联盟的作用。产业链的商业环境、粘胶纤维的绿色发展,以及莱赛尔纤维的纺纱、印染技术瓶颈等问题,属于行业共性课题。接下来,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链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好这些共性问题。在此过程中,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CV联盟等组织的引领性作用,继续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可行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