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2020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7305号 客户服务
【集萃网观察】
疫情的反复冲击,让很多企业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对疫情和由此引发的其他不确定性,纺织企业该如何应对?在经营受阻的情况下,企业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经营者、专家们又有哪些建议?《纺织服装周刊》就此采访了部分企业和机构的代表,贴近了解一线状况,为行业探究方向,引发思考。
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破坏和伤害。纺织作为民生产业不能幸免。中国纺织人行而不辍,勇克时艰,为振兴世界经济和纺织行业作出贡献。 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3%,利润增长25.4%,纺织服装出口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新高,在RCEP生效的利好影响和“双循环”推动下,2022年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1.2 %。主要纺织上市公司业绩优于平均水平,在冬奥会推动下运动品牌表现抢眼。这都表现出中国纺织的发展韧性。 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由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涌波及中国;突发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经济、金融、能源和供应链危机,直接打击了开始起势的纺织产业,世界再添变数。而东南亚放开入境限制,以其成本等优势,纺织快速复苏;美国借机再次操弄“新疆棉”,非法扣压服装等事件,使纺织服装订单外流,中国纺织企业又一次面临巨大挑战。 一、世纪疫情和突发事件叠加下的世界未来 正如之前的判断和认识,新冠疫情非同一般的区域性的公共事件,俄乌事件也不是普通的地域冲突。其对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破坏程度之深、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超出预期。这对于高度全球化和深度融合的中国纺织影响更是复杂深远。 1、时代变革:后工业时代 科技创新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社会关系的变革。德鲁克和托夫勒等预见的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变革正在发生。 新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但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不断拉大,一些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成为创新发展的新版图,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世界新格局。 另一方面产业革命动摇资本威权和金元霸主地位,极端利己主义肆意改变日渐完善的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多边秩序被标榜“自由价值观维护者”恣意破坏:动用国家力量设“陷阱”、打压他国科技企业,阻止科技合作和自由竞争,滥用长臂管辖和制裁,强索商业数据,切断正常贸易往来和供应链。 大变局中的这些不均衡不充分、矛盾乱象和悖理说明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由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体系正面临时代挑战和末路困境。 2、时代变革中的世界纺织 1994年WTO成立时,第一件事是用十年时间取消扭曲的多纤维协定(MFA),宣示回归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原则。2011年中国入世和2015年配额取消使世界纺织服装产业最早实行多边主义的自由贸易,发达和不发达经济体都因此受益,包括美国。过渡期结束,当中国实践了全部承诺,发达国家却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奥巴马明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其中涉及针对中国纺织条款)是围堵中国的战略一环,特朗普更是罔顾事实声称中国入世给美国带来失业,重修NAFTA增加针对中国的“毒药条款”,又将纺织服装作为对华贸易摩擦的工具,在疫情期间无底线造谣抹黑新疆棉,胁迫生产商、采购商和品牌商弃用新疆棉及制品,操弄政治议题,打击中国纺织企业。 3、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与未来走向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50-60年的康氏周期、10年期的金融周期的叠加,以及选举年西方政客操弄民粹和“政治正确”,所有这些正反向的力量激荡和正负反馈,让人类处于远离平衡态动荡。这是此次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特征。而疫情和战争冲突,是临界点的重大扰动,可能影响人类在十字路口的走向。 变异的病毒再次全球扩散,波及中国且多点高发,再次冲击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纺织。俄乌冲突进一步加深了世界的分裂和对抗,加剧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扩大了世界疫情中的不公平。霸权制裁和战争导致能源,粮食,通货膨胀危机,提高物价,而华尔街和军工复合体的股票大涨,利益集团的拱火使战争升级,和平难以实现。 因此,面对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辨清大势正确应对,做好自己,做好当下,筹谋长远,这可能决定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当然也事关中国和世界纺织的未来走向。 二、面对世界挑战的中国纺织企业 面对反复的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纺织行业的巨大冲击,纺织企业首先要有对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即1)纺织永远是世界经济中不断增长的产业,中国纺织在世界经济中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供需两端占重要甚至主导地位;2)疫情和俄乌冲突对世界纺织极大不确定性的挑战是巨大的。即使过去,围绕着未来人类发展的不同理念的对决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不会消失。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2022年的关于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一系列的重大方针与举措中体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内在逻辑。这不仅是宏观政策和指导方针,更是纺织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杠杆支点,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1、共建“一带一路”纺织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也是建设全球纺织共享协同包容发展的基础。疫情和俄乌冲突造成了纺织供应链的阻断,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行,市场萧条,纺织贸易受损,但美国等仍毫无底线攻击一带一路,抹黑中国抗疫和促和努力,胁迫品牌商、贸易商,阻断全球纺织合作,恰恰证明了“一带一路”是代表人间正道,是振兴世界纺织立命之本。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沿“一带一路”优化全球布局,绕开壁垒障碍,拓展在沿线国家的合作投资和纺织贸易,在扩大企业空间同时,帮助沿线国家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贸易带动全球纺织产业增长。一带一路为抗击全球疫情,挽救市场颓势,振兴全球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2、自贸协定,构建纺织多边体系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包括中国等15国组成最大的自贸区,自2022年1月生效。涵盖35亿人口,GDP和贸易量各占约全球1/3,区域中集中了主要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在RCEP中经济总量和纺织贸易居主导地位。利于提升亚洲成为作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地位。 RCEP的签订与生效利于WTO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体系的构建,冲破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的逆流,RCEP生效和中国申请加入CPTPP,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入世”和“MFA”终结,特别利于纺织行业永续发展。 RCEP将充分释放各国比较优势及潜力,破解疫情等带来的困局,重塑全球经济合作、贸易自由和多边主义秩序。 3、内外“双循环”:中国纺织韧性与定力 “双循环”是在反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横行,疫情蔓延,世界经济处于困境时提出的。旨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优势和巨大内需市场潜力,立足国内,促进国内国际资源和市场双循环,以应对复杂的时代变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造国,具备最先进全面的生产体系,又是最大的贸易国和潜在消费市场,基于国内市场和资源,拓展国内国际资源到市场的大循环。“双循环”既是渡过时艰、打破封堵和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凸显中国纺织的定力,又是构建健康的全球产业网络的思路。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内双循环凸显韧劲和给国际大循环带来活力,促进全球纺织产业网络的构建。“双循环”推出两年,中国纺织涌现出一批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国内国外从资源到市场的两循环的思路获得成效的企业,并在这几年在困境中逆势上扬。如滇缅边境的缫丝企业,以种桑养蚕科技开发滇缅两地养蚕基地,利用零散土地劳动资源,助力脱贫解困,为国际高端市场提供优质桑蚕丝,依托国内产业链优势开发下游和终端产品。即使在疫情严重用工困难情况下,仍保持利润增长。 4、构建统一大市场,激活企业的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2022年3月25日发布有特殊含义。面对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秩序被破环,全球纺织市场和供应链被撕裂切割的挑战,中国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消除市场准入门槛和区域壁垒,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激活市场活力。 纺织行业是中国最早市场化、民营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意见》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目标,有利于发挥中国大市场和大产业的优势,促进纺织企业营商环境和产业资本有效配置,有利于纺织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进入产业新领域,创造数字和虚拟新业态。 规范行业标准规范,统一大市场,也是加速双循环的重要前提条件。 5、进博会和消博会:均衡增长的创新平台 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在上海开幕,被称作是世界贸易史上的创举,抛弃了重商主义和传统的国际贸易观念,实践了“一带一路”合作共享的理念。同样的,2021年第一届中国国际消费博览会(CICP),体现了均衡发展的思想,均衡的进出口贸易,和生产与消费。 通过CIIE和CICP两个贸易平台,进口先进技术和装备,各类消费品,包括高端奢侈品和时尚产品,助力产业升级。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加快“双循环”。 这两个平台帮助纺织服装业向新的全球化全域化转型。 6、创新:中国纺织永恒的动力 世界大变局中疫情等冲击下的纺织企业,需要对市场和产业的变化和风险的敏感,避害趋利发现套利机会,增强企业的抗风险和生存能力。更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和产品,进一步转化为新的应用场景、新领域和新市场,开拓企业发展新空间。 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云、大数据(iABCD)赋能传统纺织生产和实现先进制造,营运流程和管理组织创新,提质增效降本减耗节能,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探索新业态,新平台和新商业模式,实现直道加速,弯道超车,变道跨越,开辟或进入新赛场。 这几年的管理创新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纺织企业以创新助力抗疫,应对危机和挑战,促进先进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突破困境逆势增长。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