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进入六月份,纺织面料市场淡季的迹象愈发明显了,就连前期业务火暴的染厂也逐渐淡了下来。虽然,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稳步复苏的状态,但是纺织企业却面临库存攀升、加工成本上涨、订单情况不乐观、税负压力过大等问题,加之3月末起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外贸领域犹如噩梦。此诸多因素或将迫使6月纺织淡季愈发清淡。
一、坯布库存再度攀升
此前四五月份是秋冬面料的旺季,但是由于终端服装库存积压,禽流感以及外贸持续低迷等等因素的制约,秋冬面料市场延续旺季不旺,尤其的羽绒服面料的需求并未出现很大的改善,市场除了仿真丝面料呈现大面积走俏外,很难找到大量动销的品种。而归根结底,还是产能严重过剩这一弊端所致,从中国绸都网监测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盛泽地区主要织造企业的坯布库存再度攀升至33天,部分偏高已经在40天上下,就是仿真丝面料的库存低价处理消息在市面上也随处可见。库存的攀升,一方面致使价格竞争继续白热化,另一方面则打压织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员工流动增大,动摇企业稳定发展。
二、订单量萎缩
淡季里订单萎缩已经成为历年的传统,从中国绸都网监测的面里料市场成交量来看,近一段时间来,市场成交量表现平淡无奇,局部还有下行的趋势。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示市场现状仍为摆脱严峻局面。
三、加工成本上升
加工成本上升,体现在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方面。用工成本自然不用多说,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万元,同比增长近12%。今年纺企里一个2班挡车工的月薪都要4000-5000,相比2010年足足又涨了一千元左右。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固然可喜,但也给制造业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近一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制造业企业传出搬迁到越南、柬埔寨以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以其低廉的人工成本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新的代工基地。
与此同时,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包括纺丝原料、纺机设备、房租、水电等等。而与之不能匹配的是,纺织面料的价格却呈现一年不如一年的走势,比如雪纺坯布,相比去年价格下跌了近2元/米,直跌至亏本边缘。由于市场供需结构失衡,面料很难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从这方面来看,纺织企业转型升级,走差异化路线仍迫在眉睫。 四、税负压力 最让企业难受的是税费方面的难言之隐。多家企业私下里表示,企业一般不敢做大,一旦大了就要经常被税务部门上门查税,而且每次查税的成本都要由企业承担。所以很多纺织企业都是一家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再设一家新厂,但这并不利于品牌的推广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外,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做宣传,而采取低调行事,老客户间的传递介绍成为目前最佳的自我宣传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五、汇率噩梦
如果说原料成本的增加是纺织业低迷的基础原因,那么人民币的升值则是外贸企业业务难做的直接原因。人民币中间价最近的一波快速升值,始自今年3月末4月初。至今已连续冲破6.20、6.18、6.16关口。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近2%。人民币不断升值将对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挤压。尤其是原本就依靠薄利多销跑市场的纺织服装行业。一位纺织业内人士透露:“人民币这波快速升值也始料未及,现在看来情况还不是很糟糕,但是赚的比以前少一些”。
此外,由于汇率上升频率变快,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基本上不敢接长期的单子,只能接两三个月的短单子。“拿棉布出口为例,对老外的报价周期正常的是45天,现在老外已经不愿意45天一个周期的报价了,因为人民币每天都在升值,多报一天的价格,老外就觉得亏了。”一位纺织资深人士说,“目前外贸行业中只有为特定单位进行生产的企业才能免遭影响,不过这样的企业很少。”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