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电磁辐射由于电荷的加速运动而发生,一些辐射源的情况如下: 1.黑体辐射(BlackbodyRadiation) 金属在受热后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先看到的淡红色,温度一般约为500℃(878℉),变暗红色时约为850℃(1562℉),发黄时为1000℃(1832℉),至1150℃(2162℉)时为白色,等等。 据此可以知道:一个热的物体的光的组成是随它的温度而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相同时,发射的光量是不同的,如在相同温度时,白炽的炭比白炽的铂能发射更多的波长相似的光。为了使热体辐射有个标准条件,凯氏(注:黑体的绝对温度以凯尔文(Kelvin)范围(K)表示之。)提出了一种“黑体”假设,并把它的最大发射性定为1,而所有其它物体的发射性则只有这种黑体的一部分。并定义:该黑体能吸收所有投射来的光(没有光的反射或透射),从而又可进一步定义:由黑体来的光,完全是由于它本身的辐射作用所引起的。 如果假设太阳是个理想的电磁辐射的发射体(黑体),并假设为辐射的主要部分是光(如它的可见的薄表面),则太阳表面的有效黑体温度约为5800°K(5527℃)。太阳在此温度时的辐射流中,像可见区一样含有一定比例的紫外区波。 太阳的温度是从无线电能的接收作用所测得的,其范围自约短波长的6400°K至长波长的1,200,000°K。按照理论计算,太阳的中心温度应为20,000,000°K。 太阳的辐射不仅是—个明显的混合(光)束(例如它首先接触地球的大气层),而且,这些辐射与大气相互混合后,会引起明显的变化。如从太阳中辐射流出的高能量紫外线和X线辐射,一般被挡住在地球大气层中的高处,只有火箭和卫星才能测到。在该处可以观察到波长短于180nm的强发射线。这些短波辐射(作用)的碰撞产生了地球的电离层(地球大气层外壳的离子化)。由于氧分子吸收了紫外线,结果在地球表面以上12—30哩处就形成了臭氧(三原子氧)层。 到达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是屏蔽波长的异种混合物(约有1/3的热或红外型和2/3的可见光型),由于其组成可能不同,故有时会分类为“干净天空的光——晴天的光”,“直接阳光”和“北(半天)光”等等。虽然对室外颜色的耐久度没有更好的评价方法,但是技术上仍然需要一些试验室用的光源,以充作平均的太阳光条件。 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IIIumination。法文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I′Eclairage,简称C.I.E.)在1931年推荐了几种测定颜色用的标准光源,这些光源在实际的颜色测定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即通常说的A光源,B光源和C光源等。C光源即常说的“北半天光”(亦称北向光)。 2.光化学 所谓光化学,就是研究由电磁辐射所引起的化学过程。例如紫外、可见、红外辐射能与(吸收)物质之间的反应。 衣服晒于太阳中会变白,照相感光材料的成像等等都是光化学过程。由辐射能引起的化学过程,有多种形式,如: (1)加速反应,否则就处于惰性状态。 (2)触发反应,当反应开始后,就会连续自发反应下去(如在暗而无光的情况下,氢气和氯气是很少反应的,但在紫外光下就能引起剧烈的反应而爆炸)。 (3)使反应中的分子变成高能态。 紫外线固化油墨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4)储存光能成化学能,然后以电能的形式慢慢释放,如太阳能电池。 来源: 中国UV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