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样: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坯布(宁波维科集团提供) , 纤维纤度为153dtex (38S) , 罗纹组织。染化料助剂: 双氧水, 硅酸钠, 渗透剂, 醋酸,氯化钠, 酸性染料Nylosan Blue BGL200 , 直接染料Indosol Blue SF2G400。
1.2 实验方法
漂白工艺试验: 采用氧漂方法, 通过改变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酸钠的用量, 用正交表L9 (34) 试验, 以方差分析找出最佳工艺。染色性能试验: 用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上染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 测其上染百分率。织物性能测试: 用ZBD 白度仪测定白度, 摆锤式弹子顶破强力试验机测定顶破强力, UVO3000 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漂白工艺试验
用正交试验分析出漂白工艺对织物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基本规律。试验条件和结果见表1。由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表略) 可知:
(1) 反应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织物白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温度升高, 白度提高。这是因为温度的提高可加速双氧水的分解, 有利于HO2- 的形成。但温度偏高对织物的损伤增大, 当温度为65 ℃时,对织物的损伤最小; 当温度升高至80 ℃时, 对织物的损伤程度加大, 所以温度不应选定太高。
(2) 双氧水浓度 试验中双氧水浓度越高, 织物的白度越好。而对织物的损伤程度并不随双氧水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当双氧水浓度为8g/ L 时, 白度较好, 损伤程度不是很较好, 损伤程度不是很大。
(3) 反应时间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白度提高, 对损伤程度的影响却是先减小后增加, 可见反应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反应时间不可太短, 因为双氧水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也不能太长, 否则对织物的损伤很大。
(4) 硅酸钠用量 硅酸钠主要是在氧漂中调节漂液的pH 值, 在溶液中, 双氧水存在下列平衡:
H2O2 + OH- =H2O + HO2-
HO2- + OH- =H2O + O2
加碱活化双氧水, 有利于HO2- 的形成, 随着碱量的增加, HO2- 分解释放出O2 , 所以硅酸钠的用量应保持适中。当硅酸钠浓度为3g/ L 时, 其白度较高, 损伤程度较小。由方差分析表明, 当反应温度80 ℃、双氧水用量8g/ L 时, 对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的影响都较为显著。反应温度80 ℃、硅酸钠浓度为3g/ L 时, 织物的白度最好, 对织物强力的损伤也较小。当反应时间为60min 时, 织物的白度提高, 但损伤程度增加,所以选择反应时间为45min 比较适宜。由以上试验及讨论可知, 在选定的几个因素中,影响织物白度和损伤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双氧水用量, 反应时间, 硅酸钠用量, 反应温度。漂白是一个化学降解的过程, 白度提高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纤维的损伤。试验表明,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较理想的漂白工艺为: 双氧水8g/ L , 硅酸钠3g/ L , 反应时间45min , 反应温度80 ℃。
2.2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染色性能
从图1 可以看出, 直接染料的初染率比较低,在60min 内没有达到平衡, 最高的上染百分率只有44 %。可见直接染料上染大豆蛋白纤维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样易获得较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性。
从图2 可以看出, 酸性染料初染率高, 在前20min 内快速达到86 %的上染百分率, 在60min 内染色基本达到平衡, 上染百分率最高可达90 %。说明酸性染料上染大豆蛋白纤维比较容易, 这与酸性染料上染其他蛋白质纤维的效果相同, 因为大豆蛋白纤维含蛋白质量高达40 % , 但酸性染料如此高的初染率不容易匀染纤维。因每种染料的结构和染色性能不同, 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上染性能也不同, 为获得更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性, 应根据染料的具体性能作适当调节。
3 结论
(1)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再生植物蛋白质纤维,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性好、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其织物外观华贵, 舒适性好, 物理机械性能好, 保健功能强。纤维本身为淡黄色, 不易漂得洁白。
(2) 用双氧水漂白工艺进行前处理, 要控制好工艺条件, 在提高白度的同时, 以防织物损伤过大。
(3) 用分子较小的染料上染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初染率低, 有利于提高染色均匀性和透染性。
来源: 印染在线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